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11-11   阅读:
T AAA

11月9日,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于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旨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创新发展。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基地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人民论坛》编辑部等六十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的近二百名专家学者和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为期一天,共举行两次全体大会,设立四个分论坛。专家学者们通过主题发言、大会交流等形式,进行了思想交流与理论探讨。我校副校长李秀云主持了11月9日上午的开幕式。我校党委书记胡明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先后致辞。

(胡明在会上致辞 摄影/卢云开)

胡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有着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政治底色,也有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他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和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指出了新时代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他强调“铸魂育人、使命光荣,立德树人、责任重大”,召开此次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也是作为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希望会议能够开拓新思路、提出新措施、形成新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贡献。

(魏士强在会上致辞 摄影/卢云开)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在致辞中强调,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以法科为特色与优势的大学,围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召开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法学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法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法学研究与教育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法治精神和法治素养应当是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早,一直在探索如何发挥法科优势,建设法科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今天举办的研讨会旨在促进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交流,形成跨学科的合作攻关平台。他预祝会议取得丰硕成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在新时代再谱新篇。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邰丽华主持了主题发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佘双好教授以《从权威全面到整体综合发展——新中国7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为题,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主义、权威主义、运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科学主义、专业主义和双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时代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展经历了从权威全面到科学专业再到整体综合的发展过程,未来发展趋势在于整体性和全覆盖、主导性和主体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晓琳教授围绕《建设思政“金课”的若干思考》作报告。她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增强本领、化为行动,凝聚力量、传递放大。提出新时代思政课的要求是配方科学、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耕教材、讲清理论、用活素材、创新方法,而讲清理论在于解疑释惑、增强理论说服力。还指出教学设计要把握巧开头、主线清、有内涵、互动好、接地气、善总结的六要素。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以《课程思政化简论——以法律职业伦理为例》为题作报告。他首先围绕为什么要认真对待法律职业伦理、如何开展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思政化、如何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展开分析,探讨了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对象、概念特征,深入解析了律师社会责任和职业公共性特征。指出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存在的不足,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改进对策,深刻解析了法治人才培养中“德法兼修”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摄影/卢云开)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志强教授以《范畴论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为题作报告。他提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的六对范畴:现象与本质、权利与义务、选择与责任、动机与行为、自律与他律、自由与秩序,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念的物质根源和犯罪行为的反社会根源,认为道德和法律问题要从经济基础中寻求出路。还明确指出道德权利义务与法律权利义务、道德自律他律与法律自律他律的区别,认为责任是义务的具体化,道德与法律都不是对自由的限制,道德观与法治观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到行为的动态变化。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美堂教授围绕《德法之辩的法治文化思考》作报告,提出“以德治国”、“德治”、“法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德治和法治之辩,重点不在德与法的关系,关键在于“治”。他系统论证了“治”本质上是法学和政治学范畴,应确保法律和道德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治”的主体是人民主体,社会价值选择应依据全社会,符合“最小公倍数”原则。“治”的目的价值在于增进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福祉,使法成为一种文明和文化。社会治理应遵循科学、人道、正义和实效的原则,实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目的善与手段善的统一。

11月9日下午,会议设置了4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分别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新时代德治和法治创新发展”三个主题展开研讨。在会议征文评选中获奖的研究生组成了第四分论坛,与会学者对研究生论文进行了点评,鼓励研究生实现跨学科的开放性交流和切磋。随后召开了分会场的总结大会。来自各个分论坛的代表汇报了与会师生的研讨成果。大家纷纷表示在观点的碰撞与交锋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深化了思考认识,达成了诸多共识。这些研讨成果主题鲜明、论证缜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秀军教授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机遇、挑战与要求》做总结报告。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和国家发展、世界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视域中,提出青年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即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认为培养时代新人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大格局、明是非、合知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系统解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点在于理念、原则、规律、方法的创新,应以学生为本、适应新变化,把握古今、中西、群己、知行的关系。

随后,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阮广宇主持了研究生参会论文评选的颁奖仪式。本次研讨会共计收到论文100多篇,最终评选出43篇优秀论文参会,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9名。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摄影/卢云开)

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浣月致闭幕辞。她提到,中国政法大学一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思政课教师作为重点队伍、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此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立意高、层次高、影响广,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感谢所有会务人员的倾情付出,真诚希望各位专家继续关注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

编辑 黄楠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