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大数据应用与法律问题研究”专项课题举行开题研讨会

 9-20   阅读:
T AAA

9月18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组织举办了中国政法大学“大数据应用与法律问题研究”专项课题开题研讨会。“大数据应用与法律问题研究”为校级专项课题,此课题由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主持。

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李长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法律部主任李海英,宜信高级副总裁刘大伟,芝麻信用法务及合规部总监聂正军,嘉银(上海)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内控合规中心副总裁宋茜,我校副校长时建中,以及其他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政法大学“大数据应用与法律问题研究”专项课题举行开题研讨会 )

研讨会由3个环节组成,分别为课题组成员主题发言环节、专家研讨环节和总结发言环节。

时建中在会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专业背景和历史,强调了学校对科研与学术研究的重视和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科研工作为国家立法、修法以及法制建设提供保障,学校在校级科研项目立项方面进行了改革,如针对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的、前沿的、综合性、理论性强的法学问题采取专项立项。针对大数据的应用和法律问题研究,时建中强调现阶段应深化对大数据的认识,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重视对数据分类、大数据行为、信息孤岛、法律责任体系的研究。并从法学家的角度,宏观地提出了对大数据应用与法律问题研究的研究思路设计和构思。

李长喜介绍了大数据发展应用情况和国内外相关政策规定,概括了数据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关注的数据权利、数据收集使用规则、数据安全、数据跨域流动和数据监管等问题。他认为大数据应用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李博从金融角度谈数据,看好大数据在未来的应用价值,认为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论。其次李博谈及数据的清理和筛选,认为数据要有应用边界,对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价值与信息泄露的研究应是本次项目研究的重点。

陈景善教授从“信用数据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发言,介绍了信用数据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的内容、对信用信息的界定、种类及法律依据的进行初步研究,并详细介绍对日本信用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法律部主任李海英以“数据本地化与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为主题,介绍了数据本地化的多重含义、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与数据本地化的立法,并分析了数据本地化的实践困境和未来趋势。

刘继峰教授以“大数据应用反垄断问题研究”为主题,以大数据的使用共享为切入点,以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吴小秦捆绑交易纠纷案为例,讨论了大数据对司法裁判的作用和对传统反垄断中的法律定性辅助运用,强调了引入数据支持对司法的重要作用。

我校教授周长玲以“大数据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主题,谈及大数据对知识产权法提出的挑战,数据集合的价值与法律保护问题以及在数据运用当中,确定立法目标,区分公义和私义的意义。

周昀教授从民法的角度详细分析大数据,肯定了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性,认为了解大数据上附着的权力,是大数据立法的基础。

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表示,关于大数据应当要有严格的条例限制信息的流通,并强调保障公众的获知权,同时以国际服务贸易为借鉴,结合大数据,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了监管权的边界。

聂正军以芝麻信用的实践为例讲述了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认为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的事实不可否认,普惠金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期盼课题组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表示蚂蚁金服愿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案例、数据和技术的支持。

刘飞教授从行政法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在政府决策中有减少临时性决策的风险的作用。强调大数据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研究需要课题组更多关注。

刘大伟强调要用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大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切勿过度夸大大数据作用,正视中国的信息化的不足和大数据在场景化应用中的挑战,认为中国推进大数据的立法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建议课题组引入实证研究的方法。并表示宜信愿为课题提数据和技术的支持。

宋茜从实践的角度谈及数据采集的法律困境,希望课题的研究能更多关注前端的数据采集问题,数据获取的主体方面也急需有更为明确法律的规制,并愿意加入课题研究,把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课题组进行研究。

李爱君代表课题组成员向各位专家学者对课题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大数据应用与法律问题研究”专项课题开题研讨会圆满结束。

编辑 陈韵如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