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蓟门国际论坛系列论坛”第一讲“国际关系研究与写作漫谈”成功举办

来源: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9-18   阅读:
T AAA

为进一步拓展广大师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全面准确地认识当代国际发展与中国外交概况。2018年9月17日晚,“蓟门国际论坛系列论坛”第一讲“国际关系研究与写作漫谈”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A座810成功举行,此次讲座是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共同联合主办。

讲座邀请了《外交评论》执行主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陈志瑞教授,由国际政治系李群英老师主持,林德山老师评议。

讲座在李群英老师的主持下开始。其后,陈志瑞老师围绕着中国国际关系的研究与发展、国际关系研究与写作和中国国际关系的挑战与机遇三个部分开始了讲座。陈老师从自身职业学术生涯的经历开始讲起,尤其是通过对中国国际关系刊物发展的介绍,指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探索到创新的过程。目前,有许多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创新,提出了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声音”,然而,学术的研究永远是金字塔型的,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任重而道远”。

其次,陈老师谈到了中国智库建设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国外交积极推进,涌现了一批研究国际关系的智库,但是,目前我国智库研究水平和质量还亟待提高,学术规范仍需加强,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

随后,在关于国际关系论文写作方面,陈老师强调了四点即问题、资料、逻辑和文本。研究和写作是一体的。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要发现问题,问题则源自于阅读和思考,除此之外,理论工具的借助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陈老师建议在做文献梳理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将进一步拓宽我们的思路。第二,资料是我们研究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对观点进行梳理整理,同时,对于不同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我们要坚持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的高度贴合。第三,在关于论文逻辑方面,陈老师强调,论文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国际政治的研究是具体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国际政治的不二选择。在案例选择方面,切忌先入为主,先有问题,才有理论。关于论文的时效性问题,陈老师强调国际关系研究需要时效性,但这种时效性是与历史接轨的,回溯历史,对于我们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逻辑是论文的骨架,案例便是论文的经脉,没有案例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最后,陈老师通过自身多年的学术经历,提出了“文本的自觉性”的问题,一篇好的论文最终呈现的文字必然是作者精心打磨的结果,因而文字往往会带有作者自身的独特风格。

在提问阶段,同学们围绕着论文写作和国际热点问题展开了提问,陈老师结合自身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最后,国际政治系林德山老师进行了评议。林老师提出,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的写作,都应当注意对细节问题的把握,不仅要对研究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更要对其背后的结构框架、运行方式有基本的认识,微观的研究将更有利于对核心问题的把握。

讲座简介】:

世事纷繁多元应,纵横当有凌云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波澜壮阔的宏伟实践。然而,纵观国际社会,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度调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仿佛一把钥匙,中国梦为世界感知当代中国开启了一扇大门。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为进一步拓展广大师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全面准确地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大潮。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联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共同举办“蓟门国际论坛”系列讲座。讲座围绕当今国际热点问题与中国外交发展概况,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以专业学术视角为基础,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分析并通过提问互动,实现时政与学术的结合,促进思想与观点的交流碰撞。

编辑 陈韵如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