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子法大  >  正文

准律法援:公益法律实践团队【CUPL正能量第165期】

校团委   8-6   阅读:
T AAA

文/团宣通讯社 岳梦雪 李昕媛 董浩然

“法大南门”——法大本科生公益法律援助的地标,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律求助者在这里等候着短暂的午间休。或是盛夏酷暑,或是隆冬凛寒,准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中心的同学们都会利用上下午课间,在法大南门接待来访者、听取求助者的诉求。一张张年轻的面庞虽青涩稚嫩,微笑却真诚、目光炯炯,他们以最大的热情与忠诚践行“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格言。

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中心,简称“准律法援”,成立于1994年6月。自成立以来,准律法援秉持法治天下之信仰和修养自身之信念,坚信公平正义之真理,坚持实践真知之理念,坚持弱势群体之援助,坚持法律援助之路径。其主要工作包括接待群众来访,案件代理起诉;立足学校周边,普法辐射欠发达地区;实践业务培训,弘扬社会法治信念等。

2018年4月底,准律法援的同学们克服了起诉时间紧、涉案人数多、案件事实与诉求不尽相同等多种困难,接手了一起标的额总计约200万元人民币的劳动社保待遇纠纷案件。在准律法援成员们的倾情帮助下,26名员工按时递交了起诉书,后经法院调解,每人顺利获得8万到1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劳动补偿。

路见不平

2018年4月底的一天,26位追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工资的乐器厂退休劳动者们,因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其诉求不被劳动仲裁部门受理。在紧张的15天起诉期间内,无助的老人们经法院推荐,带着26份沉甸甸的期待,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起初,本案让法援成员们为难的地方在于,首先在劳动仲裁部门送达不予受理的决定后,当事人需要短短15日内提起诉讼。其次,多达26名的原告人数,造成了案件事实与诉求的纷繁复杂,潜在事实与风险并存,极易因为操作失误而产生较大影响。最重要的是,本案的标的额逾数百万,诉讼风险远远超出了普通大学生的承受范围。

然而,本案的当事人们是一群上了年纪的老职工。辛苦半辈子,脸上早已爬满岁月痕迹的老人们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因拿不到应得的劳动报酬与退休待遇而奔走求生。他们的不幸遭遇让法援同学们在心痛的同时又下定决心,要尽自己的全部能力帮助这些老人们。

15天*26人>200万

确定帮助求助者起草起诉书之后,法援人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本次文书写作的主力军为大一的成员们,虽然大家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还有许多欠缺之处,但是有多届师兄师姐的倾囊相授,年轻的法大人通过自我学习、拜师学艺,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成功化解。

法学院2017级杨依霖这样回忆着当时的情形:“刚接到案子时大家都有些迷茫,但在后续的法条查找与文书撰写中,我们逐渐明确了基本思路,并按照每一位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对文书进行修改。印象最深刻的是确认当事人信息的时候,我们坐在学生活动中心整整一天,按照分工给每一位当事人打电话询问,我们都感到非常充实,也很有意义。”

除了电话询问信息,为了进一步了解案情,同时确认乐器厂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支付给老人们,同学们在紧张的时间中仍选择了深入实地调查。“路是真的远,车是真的颠,心是真的忐忑,信念却十分坚定。”国际法学院2017级的高鑫回想着当时的心情。枯枝遍地,草色暗黄,土地荒凉,这个坐落在寂静小村子里的乐器厂,因这起案件的出现气氛变的有些紧张。没有自报家门,没有紧张不安,镇定自持的法援同学们小心谨慎地靠近最想了解的事实。

通过对用人单位乐器厂的实地调查后,大家咨询了有代理经验的师兄师姐,进一步开展了内部讨论商议,认为案子还是通过法院主持调解的方法解决比较合适,然后把这一法律意见告知给每一位当事人并做出了详细说明。15天时间,26份文书,全面调查了解案情后,留给同学们的文书写作时间所剩无几,但同学们对待当事人严谨认真的态度,使每一份文书都经历了无数次检查与修改。

五一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准律法援的同学们向当事人爷爷奶奶们交付了所有文书。两个工作日内,26位当事人的起诉状、保全申请全部受理。最后,在当事人、社区以及法院的多方共同努力下,26名当事人分别顺利地拿到了数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赔偿,总计金额达200万元人民币。在得知案件结果的那一刻,兴奋与激动的情绪涌上参与案件代理的每名学生心头,他们为当事人的得偿所愿而高兴,也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骄傲。“我们作为一个热爱公益的团体,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便是实现自己法治情怀与价值的路径。”国际法学院2017级的林景涛自豪地说。

终点,起点?在路上

每一位尽职的法援人,都期待着为囿于因纠纷而生活困境的人们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一次又一次因为能力、资格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或是其它事实带来的挫败,使得法援人常常出现无奈的低落情绪。因此,这次案件的顺利解决,极大地鼓舞了参与其中的每一个法援同学们。“有这么个案子也提醒我们,原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实实在在去做公益法援,努力把法大法律援助做出成绩来。”法学院2017级的王雯瑶坚定的语气中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虽然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代理,准律法援中心在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但法援的同学们深知这仅仅是“N分之一”,是一个案件的终点、更多挑战的起点,在接下来的法援之路上,对每一名当事人的共情与理性、对每一个案件的审视与预判、对每一次实地考察的由表及里、对每一份司法文书的字斟句酌,都是在向所有人表明,无论成功的几率有多大,法大法援人都会尽力做到最好。

“很多人都说,一群学生能干什么啊!?就算每天值班又能帮到几个呢?”高鑫想起自己在法律援助道路上曾遭受到的质疑,语气却更加坚定了,“这条路真的并不容易,但法律援助在我心中有它自己的定义:哪怕只有一个当事人,我们也义不容辞;哪怕没有回报,我们也甘之如饴。”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即便是壁炉星火,也能够温暖他人、点亮心灯,燃起当事人的一线希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