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直击法大  >  正文

【职场法大人】之十二:非典型就业的职场人士——访万家基金叶勇

来源: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刘婧星   3-20   阅读:
T AAA

【编者按】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学校将在《求职经验谈》、《创业先锋》系列报道基础上推出《职场法大人》系列报道,旨在通过访谈毕业五到十年的法大毕业生,让在校生从他们身上发现职场人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帮助在校生探索未来的职场生态,从而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本期人物简介】叶勇,男,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2007年至2010年,任职新华社上海证券报记者。2011年至2012年,任职华泰联合证券、华泰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员。2013年至2014年,任职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监助理。2015年至2016年,任职万家基金股权投资部副总监。2017年至今,任职万家基金权益投资二部总监。任职万家基金以来,累计管理权益类基金产品20亿元以上。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出身的学生,毕业后先后从事记者、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等职业,这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一个法学生的寻常就业路径而校友叶勇,则在一个个“非典型职业”中成长,以极快的速度熟悉行业规则,并受到业内认可,稳稳当当地走在自己的“非典型就业之路”上。

从法学生到新人记者

高中时代就是校学生会主席的叶勇,进入大学后依然发挥着他在团队管理上的才华。他曾担任法大农村与法治研究会会长和民商院长跑队队长,在社团管理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两个职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叶勇曾遗憾大学四年没有留出更多时间博览群书,但回顾下来,他认为社团活动经验养成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对于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很有帮助,自己也因为大学期间培养出的良好身体素质而受益终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叶勇开启了两手准备的模式。一方面积极备考研究生,一方面争取工作的机会,也拿到了北京市公务员和中建三局法务等理想的工作机会。奇妙的是,走到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人们会碰到各种曾经没有料到的际遇,而抓住其一偶然的机会,带来的也许就是一生的改变。叶勇就是因为学院老师的一句提醒,最终踏上了一条与法学并不相关的就业之路。

大四下学期的一天上午,叶勇偶然听孟广慧老师提及下午上海证券报会在法大举行面试。他马上意识到可能是个不错的机会,迅速利用中午时间手写自荐信,并成功在当天上百号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八名实习生之一。经过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实习考核,叶勇成功被录取,入职上海证券报北京新闻中心,从事产业经济新闻报道。

从非科班出身到四年中斩获诸多荣誉和肯定,叶勇做财经记者的道路上不可谓不辛苦。入职初期,他白天工作,晚上翻阅上证报的每期报道,揣摩每一类稿件的写作方法,每天都直到12点才休息。如是坚持三个月后,他终于弥补了专业上的短板,找到了作为财经记者的感觉。

叶勇将四年财经记者的职业生涯总结为三个能力和五个精神素质,希望可以对有志于从事该行业的师弟师妹提供一些启发三个能力,即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的财经专业知识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功底是基础,要能用最精炼准确的语言完整地表达事实。财经知识可以通过坚持阅读《财经》杂志和《经济观察报》等进行积累,而逻辑思维能力则可以通过法大四年的时间来锻炼。五个精神素质,即要有理想、吃苦耐劳的精神、胆大、心细和放得开(脸皮厚)。

纵使后来离开记者行业,叶勇依然非常感激这段经历:记者的工作为他构建了一整套分析财经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为他后来的职场人生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从记者到行业研究员

预见到上升空间有限,财经记者从业第二年开始,叶勇开始考虑转型的问题。在单位相对边缘的位置,使他慢慢把注意力投向行业研究员。在与不少能源行业研究员交往并大量研读他们的报告后,叶勇发现大家对于行业的分析思路是共通的。他开始把行业研究的思路引入记者工作,一方面充实了自己的稿件,一方面对电力行业、煤炭行业有了更深的研究。在撰写的稿件吸引了越来越多好评时,叶勇也获得了行业人士的青睐,并得到引荐的机会。

有伯乐欣赏千里马固然是好,遗憾的是2010年时,叶勇曾因为学历为本科而失去了一次进入券商研究的王牌——中信证券研究部从事电力行业研究的机会。但对于争强好胜的叶勇来说,这次挫折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同年9月,他请假筹备司法考试,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在三年不曾碰过专业书籍的情况下用半个月时间通过了司考。事实上叶勇自己也承认,通过司考对他的职业发展并无直接帮助,但这段经历却教会他,要达成目标,往往需要一往无前的斗志。

沉潜之后的叶勇,受到了更多行业大牛的关注和邀约。2011年,他从收到的多家证券公司研究所邀请中,选择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从事煤炭行业分析师一职,也因此挥别北京,定居上海。可惜的是,从事煤炭分析师的两年,叶勇的运气并不太好。当时的煤炭行业并不景气,加之对卖方分析师价值创造的困惑,他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挣扎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从证券研究到股权研究

2013年,叶勇赋职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投资管理部,从事股权投资。两年里,他系统地掌握股权投资的方法论行业基本面研究、公司法律尽职调查公司财务尽职调查等内容,调研数百未上市企业,对TMT、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有深度的研究。与卖方分析师不同,做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需要扎根于中小企业中间,深入了解企业的团队、技术、产品、服务、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深入了解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深度介入企业治理、内控管理、资本运作多个层面,不但要投钱,还要提供增值服务,陪伴企业家共同成长,助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资本市场退出,分享增长收益。

叶勇通过扎根股权投资,从一件件基础工作做起:企业调研、尽职调查、价格谈判、合同签署、投资打款、投后管理等等,打牢了投资的基本功,为他今后从事投资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叶勇坦承,相比起前面的职业,做股权投资两年是一个低调和内敛的阶段,但他从中感到了自己职业创造社会价值的满足感,因而找到自己的社会存在感和人生意义,非常充实。

平台转移——在公募基金的三年

经历了职业生涯早期的颠沛流离后,叶勇找到了能够实现职业价值感的工作,并深感庆幸。2015年,叶勇跳槽到市场化的主流投资平台——公募基金,从事投资管理工作,开始了新的征程。当时借着新三板兴起的东风,叶勇所在的团队募集了较大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了大量股权项目,其中不乏一些知名项目,比如著名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珠海银隆新能源等。除了投资管理外,他还在广泛接触和打通募资渠道,负责更加全面的工作。2016年9月,他便组建起自己的部门和团队,全面负责公司权益投资的部分领域。

作为部门负责人,叶勇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人生挑战:既要做好投资管理工作,又要努力拓展基金募集渠道扩大产品规模,还要招募、培养管理好团队。自己还在这场挑战中继续战斗,叶勇表示,自己热爱这份工作,只要有可能,他会以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回顾毕业这些年来数次跳槽、多次转型的经历,叶勇不禁发出感慨:人生就是这样,理想的道路没有终点,事业的道路也一样,到达了一个地方,前面还会有更美好的风景在等着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永远都在进行中。他自我勉励,也作为给在校师弟师妹们的寄语:人生起起伏伏、时常面临挫折和困局很正常,低潮时要善于积蓄力量,高潮时要不忘警惕风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许再怎么努力,我们也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但是要永葆昂扬的斗志。“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编辑 陈韵如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