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直击法大  >  正文

荒山飞出绿孔雀 奉献栽成希望花——国际法学院博士生边疆服务团赴云南文山调研

伍俊颖   11-30   阅读:
T AAA

2018年11月初,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保国带领下,国际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宣增益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永然、国际法学院研工办主任张丽和4名博士生奔赴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调研交流。本次调研之行由国际法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组织筹划,获得了文山当地党政机关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调研期间,服务团一行人深入了解了文山的历史传统、建设成就,与文山州政府举行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并真切地感受到文山这片土地上昂扬不屈、拼搏奋进的灵魂。

一、文山前世——老山轮战

边疆服务团文山之旅的第一站落在文山市麻粟坡烈士陵园,中共麻粟坡县委党校副校长张登国接待了风尘仆仆的一行人。在绵延不绝的山路上,张登国向大家娓娓讲述着老山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越南士兵频繁骚扰以文山为代表的云南边境地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以后,因其与越南438公里长的国境线,当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山外的世界时,文山始终是边境防御作战行动——两山轮战的第一线。十年战斗中,许多烈士永远安眠在祖国的边疆,为收殓、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云南省人民政府特于此建立了麻粟坡烈士陵园。

从服务团一行人踏入烈士陵园的那一刻,一份沉重和敬畏便从脚下直渗入灵魂深处。拾级而上到达陵园中心,是一座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正面刻印着毛泽东生前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朱德生前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从山脚至山顶共安放着21排937名烈士遗体,最小的烈士年仅16岁,英雄台上则安葬着被中央军委和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15位战士。

在烈士陵园纪念馆里,众人了解到无数烈士的英勇事迹。张大权烈士在左手腕被子弹射穿、右大腿被炮弹炸伤、小腹部被横飞的弹片击破的情况下,用手将掉出来的肠子塞回小腹,毅然冲向老山主峰,成为在老山主峰插旗第一人;赵占英烈士牺牲后,赵妈妈为攒路费来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儿子,足足用了二十年。更有无数的烈士家属至今不知自己的亲人埋骨何处。

随后,服务团一行来到了老山主峰,经中越天保口岸,抵达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只见当地山路崎岖,天堑鸿沟交叉纵横,将士们只能住在条件恶劣的猫耳洞中,一守便是十年。那时,各作战单位被地形和敌人的炮火打散,便自动分成小组作战,以枪声为令相互支援。老山主峰20米开外的地方到如今仍然地雷遍布,更显现出当年战斗的危险与残酷。登上老山顶峰眺望,人民解放军用生命交替守护的漫漫边疆便尽收眼底,令人不禁感叹和平的来之不易。

我校博士边疆服务团调研云南麻栗坡县老山主峰

参观结束后,众人表示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用生命灌溉出江山和平,为我们铺就出幸福的未来。

二、文山今生——西畴精神

或许是在烈士精神的鼓舞下,亦或是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山人民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展现出鲜明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集体利益至上的精神风貌,其中典型代表便是“西畴精神”。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边疆服务团参观西畴石漠化展览馆

在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考察时,大家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的西畴,放眼望去尽是一个个的白色或灰褐色的山丘,山上岩石裸露。全县150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9.9%属于山区,喀斯特地貌占75.4%,是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国家列为石漠化治理重点贫困县。全县林草覆盖率低,土地耕作层浅,群众饮水困难。曾有国外地质考察团来西畴,称西畴是“不宜人类居住的”。当地还还流传过这么一种说法:西畴有三光,树林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

但西畴人民并未被自然环境所击垮。正如石漠化治理展览馆的门口写着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十个大字所言,西畴人民充分发挥了“不等、不靠、不要”的“西畴精神”,十数年如一日地推进西畴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鸡街乡肖家塘村的四户人家用了6年时间,把五公里的土石路人工改造成水泥路,被誉为“四愚公”;地处悬崖峭壁上的西洒镇岩头村,15户人家在村小组长的带领下,用时12年,硬生生打通了进村的最后一公里公路。西畴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个个村庄修路脱贫的故事。同时,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全县共治理石漠化140多平方公里,建成“三保”台地10多万亩,全县土地复种指数高达300%,森林覆盖率从25.2%提高到53.3%,搬石造地垒成的石梗加起来长达5万公里,连起来几乎可绕地球一周。现如今,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山林里,交错掩映着生机盎然的村落,整个西畴县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西畴县石漠化治理中的绿水青山

西畴人民以永不放弃、永不懈怠、永不退缩的豪气和勇气,创造了“西畴精神”,并不断传承、弘扬下去。在脱贫攻坚的决战中,我们不仅看到全国各地的帮助与支持,更看到西畴人民的自强与拼搏,看到“撸起袖子加油干,共筑民族复兴梦”的最好诠释,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西畴作为革命老区,充分展现了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也让服务团一行人领略到那份能把石漠染遍绿意的无限能量。

三、文山明日——百年树人

一如治理石漠化时大力推进造林工程,文山人民也深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以西畴县为例,县城内有序布局了县职业高级中学、城关中学、民办学校、幼儿园等,共可容纳8000多人,占地639亩,投资7亿多元,将县城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的一半多用于建设学校,教育投资更是县级财政收入的三四倍。

常保国向汤谷民族小学捐赠文具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17级博士生巩宸宇任职于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带领服务团一行人走访了瓦厂村唯一的小学——汤谷民族小学,并与校方一同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校方向孩子们发放了饮水机、洗衣机、课本书籍等,服务团众人则捐赠了彩色铅笔、画笔等文具,祝愿孩子们能在青山绿水间保持这份童真与美好,用手中的笔记下眼中所见,在心中种下一颗求知、好奇的种子。

在谈及和汤谷民族小学的故事时,巩宸宇自豪地讲道,人才教育是文山的未来和希望。去年他看到孩子们只能在昏暗的房间里读书,便想办法给他们筹集了一批台灯。今年的儿童节,他扮演了一次“圣诞老人”,给孩子们一次许愿的机会。因为快递进不了村,只能堆在市里的收寄点,管理员特意为这些礼物囤了一块空地,还标明了收件人的姓名。看到孩子们的心愿被呵护,巩宸宇表示,自己感到了无比的充实与快乐。

汤谷小学的校长告诉众人,收到的捐赠物不会直接分发给孩子,而要他们用积分来兑换,凡是平时表现良好、学习积极的孩子,都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学校这样做,是想让孩子们懂得所有的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挣来。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边疆服务团赴汤谷民族小学

校长还介绍道,汤谷小学的宿舍还是八到十人间,但在巩宸宇师兄的联络、帮助下,最高检捐助158万,为学校建造了一栋多媒体教学楼,让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学校的师资力量仍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一位老师身兼数科依旧是常态。他表示,希望日后能与中国政法大学推进合作,欢迎法大学生组成扶贫服务团来此支援,在这片深山里播种下希望。

四、文山支柱——奉献铸魂

从老山到西畴县再到瓦厂村,文山的发展故事熠熠生辉。在这幅现代化建设的壮阔画卷中,当地的党政干部化身中流砥柱,用自身的无私奉献带动群众齐心协力共建文山。

中共麻粟坡县委党校副校长张登国,二十年如一日地给人们讲述着老山故事、老山精神。他说,当年战争中每个烈士的姓名、事迹乃至他们家人的情况,都深深烙刻在自己心里。心有所系,情有所牵,他真切地希望能告诉大家,这片土地是由多少鲜血和生命所守护,这片土地孕育了怎样的精神,这片土地又将焕发出怎样的活力。

西畴县瓦厂村村干部巩宸宇在读博士时,申请来此驻村扶贫。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写下了十余万字的驻村日记,积极联系外界的支援,为汤谷小学的孩子带来了希望,也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了攻坚致富的全新动力。当他带领服务团一行人走在瓦厂村里时,眼中满是对小村的热爱。

在调研时,服务团一行人还了解到,上一年度文山州政府为扶贫攻坚总计支出328亿元,而同期财政收入仅为56亿元。石漠化治理每一平米就需要六千多元,面对茫茫多的荒山头,文山州党委、政府同心一意,咬紧牙关调拨资金去造林固土。在人才引进、财政管理、执法方法等方面,文山政府班子也在尽其所能地外出取经、调研。文山州党委代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何德航说:“我们没有多大的野心,只想看着自己的家乡,我爱着的这个地方,能变得越来越好。”

五、文山助力——法大与文山

11月10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玉荣与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保国举行座谈,州组织部、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法制办等相关部门领导也一并到会。

玉荣介绍了文山“老、少、边、战、穷”的地理历史地位,讲述了文山州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的决战中付出的艰苦拼搏以及过程中形成的“西畴精神”与“老山精神”。他表示,目前文山州政府急缺法律人才,希望能够与中国政法大学在人才资源方面增进合作。

常保国在讲话中表示,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视察时,曾提出“艰苦磨炼、励志成才”的指示。中国政法大学贯彻落实此精神,组建了博士边疆服务团,鼓励博士生挂职锻炼、本科及研究生参加扶贫支教,指派教师对地方干部进行培训,对文山特殊历史地理位置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开展专题学术研究,以期能从基层教育、行政思路、司法完善等层面给予文山州政府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边疆服务团赴云南省文山州政府参与座谈

根据文山州政府与中国政法大学间的协议,双方将开展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实践基地建设、法律咨询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中国政法大学实践基地,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与法律院校共同培养青年法律人才的长效机制。

五天的调研之旅里,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边疆服务团深入接触了文山的历史、文化,与基层干部、政府领导展开了广泛的交流,极大地感受到文山州人民拼搏不息、努力脱贫的“西畴精神”与无私奉献、爱国至上的“老山精神”。正是在文山人民的汗水浇灌下,荒山石漠里飞出了绿孔雀,贫瘠落后的山村里开出了希望之花。这份精神上的财富也将永远留存在服务团众人的血液里,鼓舞他们投身基层、投身实践,在奉献与拼搏中谱写青春的辉煌。同时,也祝愿法大与文山州的战略协议能给文山带去更多的未来与希望。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