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直击法大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刘春田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谈马工程教材《知识产权法学》编写中若干理论问题辨析

来源:科研处 法律硕士学院  7-2   阅读:
T AAA

2019年6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讲坛第229讲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11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马工程教材《知识产权法学》编写中若干理论问题辨析”,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教授。与谈嘉宾有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费安玲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冯晓青教授。出席活动的还有厦门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林秀芹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郑万青教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杨德嘉庭长、中央民族大学熊文聪副教授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本校的来小鹏教授、刘瑛教授、郑璇玉副教授、付继存博士。校内外师生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教授陶乾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刘春田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刘春田就其编写马工程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法学的本源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和观点。

刘春田将讲解的内容归纳为“一个半问题”。首先是教材的选择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工程教材具有特殊的地位。同时,在知识产权法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留给教师、学生推荐大量参考文献的自由,因为一般的教材篇幅会因受到字数的严格限制而忽略各部分内容的完整性。知识产权法学作为法学的二级学科凸显了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依旧应该正视其属于民法分支学科的这一定位,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发展这一学科。

作为“半个问题”,刘春田主要讲解了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的问题。目前全国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使用的知识产权的定义不下10多个,包括“智力劳动成果”“无形财产权”“创造性劳动成果”“信息产权”等,刘春田分别对其中“无形财产权”和“智慧财产权”的说法进行了评价,认为以上说法不能准确表达知识产权的实质含义,接着对知识产权的客体进行解构,分析信息和知识的内涵,还同师生们分享了马工程教材编写、修改过程中与其他编写人员、教材审查专家就相关问题的讨论。

讲座中刘春田旁征博引,多次以自身经历为例,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就现在广泛适用的“知识产权是创造性劳动成果”的说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剖析,就劳动和创造两个概念的关系提出了他的思考。就“创造”能否用于修饰“劳动”初步提出了认定上的“十大障碍”,提供大家深入思考,进一步研究。具体包括(1)创造和劳动都需要脑力和体力的综合支出,但这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共性,基于这点就将创造归于劳动缺乏逻辑;(2)劳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凝结价值,在劳动成果中体现价值;创造成果表现为知识,变现为描述,其形态是形式的、符号的,可以归结为为各种比例关系,可以由抽象的数字来表达,数字不能承载并凝结价值;(3)劳动成果的价值是社会的,有统一的标准得以计算(计时或者计件),交换是实现价值的手段。而创造成果是一种形式,通过市场来反映价值;(4)劳动成果与物相结合,可以靠拥有人的持有获取利益,但创造成果不能依靠持有获取利益;(5)劳动是不自由的,受到产品和既定目标的制约,有特定的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而创造是天马行空的,它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遵守的是自然法则、经济规律和人性;(6)劳动是复制行为,是量变,是从1到2,是质变基础上的量的扩张。创造是从无到有,从0到1,是突破、是飞跃、是质变,;(7)劳动受到技术的主宰,脱离了技术任何劳动都无法存在,劳动是创造的副产品;(8)劳动成果的价值与付出成正比,创造无法按照其实现形式所耗费的能量计算,因为不成比例;(9)劳动作为有法律意义的人类行为其正当性受到创造成果的制约,因此“劳动光荣”等正当性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创造的制约;(10)劳动本质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其本质可以传承、训练和习得,但创造不能通过学习培养出来。

综上所述,刘春田认为劳动是能量的耗费和凝结,受到技术的主宰,同时劳动也能凝结价值,而创造不具有以上特点等等,因而,把创造等同于劳动的观点值得商榷,这是一种非常新颖和引人深思的观点。

刘春田的讲座结束后,与谈嘉宾冯晓青和费安玲围绕刘春田教授的发言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冯晓青作为马工程教材作者之一,阐释了教材编写的背景和编写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对刘春田“劳动不是创造”的观点以及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知识产权法学的发展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且表示在本次讲座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中蕴含的各种观点都非常值得师生们思考。

费安玲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师生理智、理性、智慧地思考和判断问题。此外,在劳动与创造的关系上,脑力劳动应当是包含创造性的,劳动的获酬标准、社会的规则都是由脑力劳动者制定的。最后费安玲总结到,兼听则明,我们应该怀着怀疑的态度接受知识,以法律人的思维判断信息。

最后,陶乾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她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澄清了我们过去在一些基本概念上的误区,也在与谈环节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三位教授的发言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讲座的最后,刘春田现场回应了两个提问。本次名家讲坛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在场师生都收获颇丰。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