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青草一样呼吸——郭一琦

学生处 2016-02-27

阅读量:

编者按:“榜样法大”暨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是由学校组织的面向全体师生的重大活动。典礼全面表彰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竞赛优胜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退伍优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先进班集体等各类荣誉获得者。为充分表彰先进,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成才信念,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营造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良好学风,学校组织开展“榜样法大”优秀学生事迹系列专题分享活动。

个人简介:郭一琦,国际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专必平均分92.00,所有课程绩点5.11。她曾荣获两年国家奖学金,三年优秀学生一等奖奖学金,年利达律所奖学金等一系列荣誉。游学加拿大、台湾,也曾参与AIESEC海外志愿活动,化身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志愿者等,她回到家乡,担任2014法治政府研究苏州市调查员。参加学生会、编《峥嵘》报、担任345诗社副社长、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不曾停歇的脚步、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不仅丰富了她的阅历,也让她有足够的底气站在任何舞台上,挥洒自如!

“桌上杯子里的水,随时都可能成为我去向的河流”

三年前郭一琦从一个江南小镇走出,独自一路向北,这大概是无数青春小说里必有的情节吧,浪漫不羁,充满青春的躁动和自以为是的沧桑感。带着一腔热血的她起初还暗暗担心,担心北京的帝王之气会把这个江南小生震得颤颤巍巍,神魂颠倒。

然而最先到来的却是孤单和失落的频繁决堤。找不到高中那种固定的上课教室,找不到一转身就可以谈笑的伙伴,缺少自来熟的神经导致郭一琦常常形单影只晃荡在食堂和图书馆的角落,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关心。而学习上,法学的深奥更让曾在各种复杂化学方程式中获得成就感的他一下子失措,找不到方向,常常面对成摞的法学书本时忽然烦躁感爆棚,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走上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但慢慢的,郭一琦接受甚至喜欢上了这样虽不热闹但很安宁的大学生活。开始骑车在几幢教学楼之间穿梭,心里默默念着不同教学楼的名字,暗自揣摩这几个精炼的词语中蕴含着多少先辈对我们的期待;仰头看图书馆那面用上百种语言写的“法”字的墙,深感自己的渺小;抱着厚厚的法典慢慢走过男生挥洒汗水的球场,眯着眼注视被阳光洗练过的小麦色肌肤少年。开始认识台湾的王泽鉴,德国的萨维尼,意大利的贝卡利亚,开始学会从立法精神和适用情形来分析法条,学会从国际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和个体层次上看待国际问题。开始习惯站在拥挤不堪的地铁里放空自己,习惯在灰蒙蒙的天气里戴上口罩,习惯了公交车开过扬起的风沙,习惯了一串儿一串儿的京腔话。只是偶尔在火热喧闹呲呲作响的夜市烧烤摊边会愣神,会忽然想到故乡小镇的那条夜色茫茫下泛着星光的静静小河,遥远的恍惚如前世的幻象。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成长仿佛一瞬间,郭一琦逐渐发现法学这个人类智慧的宝库有着一扇厚实沉重的大门,但一旦能缓缓推动它,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个金碧辉煌令人欣喜的殿堂。

她说这首先要感谢法大无私奉献的老师们。法大或许没有现代派大楼,但一定不缺实力派大师。在校期间,遇到了几十位学者和老师,他们常常往返市中心和昌平两地授课,风雨无阻,偶尔因交通状况迟到两分钟还连连自责,不为薪资,只为能将毕生积累播撒于法律人才培养的土地上。是他们引领我们触摸这个全新的领域,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什么是怀济世之学,做耕耘之事。其次,同学间严谨勤奋的学习氛围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天刚蒙蒙亮,图书馆自习室就灯火通明,那些温暖的灯光也给了我前行的动力。同时这里是大学,而不是法学高中。大学的学习应该是全方面的,从哲学到社会学,从文学到心理学,任何一个我未知的领域挑逗着我的好奇心,都吸引着我去感知、去探索。在法大百花齐放的社团中郭一琦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文学领域,先后担任《人文报》记者、《峥嵘》报主编和345诗社副社长。法学的理性和文学的感性其实并不冲突,反倒让她在高高的马背上看到世界的矛盾和挣扎时也能听见自己内心情感的激烈碰撞。

在自我打磨和塑造之余,各类志愿活动也成为郭一琦青春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周末只要有时间她就会主动寻找志愿项目。其中常规支教的一年给了她很深的感触,那些玩闹的孩子用他们的淘气掩盖了对知识渴求而不得的无奈,是同样生活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大部分同龄孩子感受不到的迷茫和失落,郭一琦仅希望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去帮助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而大二寒假去俄罗斯做海外志愿者更是对她的多重考验,但同时也给予了她一段难以复制的宝贵经历。个人力量或许绵薄,但积少成多,终究会改变些什么。她知道未来遥遥,但郭一琦愿像青草一样呼吸,一样静默美好地迎着清晨的第一缕光线生长。她也相信作为一名法大人,你们将在未来的旅途中书写专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专题策划:学生处 新闻中心 设计制作: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