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法大教师风采录  >  正文

侯佳儒:佳士博学多才钟爱山水,儒者传道授业心怀祖国

来源:新闻中心   11-6   阅读:
T AAA

2015年10月,中达环境法论坛在北京举行,我校教师侯佳儒副教授因在环境法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中达环境法学者计划”始于2011年,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设立,目的是奖励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环境法学科中有突出成绩和创新思维的教学与研究杰出人才,支持他们耕耘讲坛,潜心学术,为中国环境法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该奖每年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环境法学者中评选出一位环境法学者和两位青年环境法学者。

在百度上搜索“侯佳儒”,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环境法”三个字。这个把生命和山水、和法治紧紧相连的学者,如他的名字一般,学识广博,儒雅睿智。在与笔者交流的过程中,侯佳儒三句不离“环境法”,从中国环境法现状讲开去,中美对比,问题措施,侃侃而谈。一幅中国环境法的发展图纸早已绘于其心中,才能如此从容自若,信手拈来。

“时常得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它的美好,所以更想要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这份美好,使它能够持久的存在下去。”

人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有些东西不期而遇,却可能成为你终生的事业,成为让你为之奋斗热爱的事情。环境法研究对于侯佳儒来说就是如此,在人民大学主攻经济法学的他,毕业后带着一股子拼劲儿来到法大。“学校给分配的任务是环境法方面的教学,也正是这个机会让我开始更加深入的了解环境法”,侯佳儒在谈到教学初期时笑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困难的,环境法原是经济法的一个分支,法学的各个学科虽然看起来差异很大,但是基本原理和基本思维都相通,并不难懂。”

2008年秋天,得到王灿发教授的提携和推荐,带着一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侯佳儒得以到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深造。这所环境法研究数年排名榜首的法学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林顿市风景宜人,佛蒙特更是以宽阔土地、苍翠繁茂的森林及清澈河流的绿色山脉之州著称。“一年四季,每一个时间,每一个角度都可以拍出很漂亮的照片来。”侯佳儒感慨到:“时常得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它的美好,所以更想要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这份美好,使它能够持久的存在下去。”此外,比青山秀水更让他着迷的,是佛蒙特法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繁多的学习资料。“大约在08年的时候,国内关于气象变化的法学资料就仅仅两三本书,而我在佛蒙特发现了整整三大书架。而且世界上有关环境法的新理论会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学院的图书资源里,让你能时刻了解到这个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动态。”仅仅一门环境法学就开了40多门课,佛蒙特法学院的学习把侯佳儒的研究学习带入到环境法领域的内核之中。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侯佳儒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环境法研究水平之先进,“我们国家环境法起步不算晚,但相比之下还有一定的差距。”除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强外,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美国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文化。美国进行法律职业化教育,以培养职业的律师为自己的目标。课程设置和学习体系都与中国有所不同。“中国的法学类学校是一好都好,美国则不同,每个法学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像佛蒙特,它就把自己最大的精力最好的资源都放在环境法的研究上,把优势练成一把利剑。在美国,可能在一个很不出名的学院里,就有一位某个领域特别著名的教授学者。”就像突然被泡在一个迥然不同的陌生环境里,侯佳儒回想起在佛蒙特的日子,向笔者说到:“那种感觉真的是全方位的成长而不是单单是我想要学什么。”

“人生不在于你在做什么,而是你在做的过程中把自己定位为什么,从头到尾我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环境法学者,所以我始终坚持以一个学者的角度去思考。”

2009年,侯佳儒获得去美国环保署实习的机会,在短短的两个月中,他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个机构的权力之大,效率之高。踏进宾夕法尼亚大街二号的建筑,侯佳儒开始一天的工作。资料分析,电话会议,紧张而有序的生活节奏对于侯佳儒来说又是一次自我的完善和提高。“要多经历,多出去走走,所谓见多识广。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人,会体验很多东西,从而对自己和国家的认识也会更加完善。”

和侯佳儒交谈,时常会对他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感到惊奇。从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到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会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从美国环保署的实习到近年来多次参加联合国附属机构的环境会议,如此繁杂的工作,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人生多经历一些没有什么不好,在这些工作中你会不断的遇到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逼着你去反省,去思考自己的理论,然后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就像侯佳儒自己所说,无论是身为一名志愿者,还是一位理事,无论是解决实际环境法案件还是参加国际前沿的研讨会议,他始终都牢记自己是一名环境法学者,是一位为学生传道解惑的环境法教授,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把所学所得吸收为自己的东西,然后运用到教学和研究之中。如bbs上一位12级的同学所说:“侯老师不仅人好,而且上课能学到真东西,还能听到很多有趣的小例子,不仅对于环境法,对于其他课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实践和学术并不冲突,但我建议你们不要太急于进入到实践工作中。”身在三尺讲台,侯佳儒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他提到现在的大学生往往选择过早的实习,这对于法学学习并无大用,有时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你们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扎实的做学问比什么都重要。”侯佳儒还经常和学生谈起学习方法的问题。在他眼里,学会一种思考方式远远比学会具体的知识重要。

侯佳儒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他相信那些在法学之路上勇敢前行的青年们,一定会给环境法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长时间的实务工作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侯佳儒对中国环境法发展的困境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国的环境立法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不仅仅是环境法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法律和法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它有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历史原因。”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新的规则不断替代更新着旧的规则,法律的权威没有完全的确立,各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人才培养,“中国的环境法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课堂上,我时常感觉有一种使命在肩,祖国的山水是和每个法律人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每个中国人联系在一起的。”一位民商院的同学谈到侯佳儒主讲的环境法,和笔者说起了这样的感受。

“我们,你们,每一个学法的人都要有一种责任感,要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为祖国、为民族发言。”身为法大“环境法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和“环境法国际暑期学校”负责人,聊起和他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侯佳儒也有说不完的话。我国环境法的人才储备较其他法学学科来说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也比较弱,这些问题都让他很担忧,但同时侯佳儒表示,“环境法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一辈辈法学人不断传承,不断提高,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把环境法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时刻关注着环境法的发展动态,学好民法,行政法,国际法,利用传统法学的基础,把环境法做好做深。侯佳儒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他相信那些在法学之路上勇敢前行的青年们,一定会给环境法一个光明的未来。

2015年10月,中达环境法论坛在北京举行,侯佳儒因在环境法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获奖的消息传来,侯佳儒很高兴,但更多的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平静和从容。“人生很多事情,并不是奖能够衡量的,得奖不能说明什么,同样不得奖也不见得你不好。”面对很多大学生急功近利,盲目的参加各种比赛沉醉于各种奖项的现状,他很是担心,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侯佳儒时时提醒学生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的成长,“就像跑步一样,你想跑步和想拿第一完全是两个感觉,只想跑步的人全身心都在身体的律动上,一心想拿第一的人还要注意别人的速度和状态。人想做好一件事只能关注自己,你要全身心放到自己的进步上,而不能过多的计较别人的态度和看法。”他顿了顿又说:“有时候跑第一不是进步,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在学习和研究环境法的道路上,也希望有越来越多像侯佳儒那样的人,平心静气钻研学术,全神贯注把握自己,向着未来一直奔跑下去。

(文/通讯员 赵丹阳 图/陈睿 编辑/陈睿)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