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在行动

【防控疫情在行动】共克时疫,守望云开——人文人与你在线同行

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19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对延期开学的高校而言,也是一次始料未及的考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精神和学校疫情防控相关决策部署,人文学院全体师生以“不返校,不停学”为根本原则,群策群力做好学院各项工作,各显神通筑牢云端课堂一“线”。

一、分工协作,确保学院各项工作常态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院响应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求,于1月31日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发布《人文学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的工作方案》,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强化落实工作责任,为做好全面严防严控疫情的输入蔓延,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保障春季学期的教学秩序等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一个月,学院“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师生从探索阶段逐渐步入正轨;学科建设工作如期进行,整理完成哲学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预评估材料、积极提出关于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建议,以期发挥学科优势、实现建设目标;科研工作注重服务,开展线上学术交流活动、激发教师科研热情,为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提供指导服务;人事工作力求严谨,按时完成健康信息打卡报送,同步做好师资引育;学生工作周密有序,每日更新信息台账,关心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党务工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做好“抗疫”先锋党员事迹整理宣传工作;工会工作落实关怀,了解教职工所需所想,同步线上“送温暖”。

学院全体行政、学工人员自1月23日开启“云办公”模式,从师生日情况摸排报送、本科教学模式变动、研究生教学管理等到党务工作线上开展,实现全员上岗、全员在岗,确保日常保障和管理服务工作全方位、无死角。

二、本科教学:云端护航,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不打折

学院本科教学采取“课前准备、课中督导、课后总结”三轨并行方式,多措并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实时优化线上教学授课方式,为本科线上教学保驾护航。

课前准备:多措并举打好在线基石,稳步推进线上教学工作

1月27日,根据学校26日发布的延期开学通知,学院创建了“人文学院2020年春季本科教学协调”微信群,形成由学院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各教研室及研究所本科教学负责人及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本科教学工作协调工作小组,在第一时间开展在线“云沟通”,迅速传达并部署学校本科教学相关工作。2月5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人文学院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调整本科教学模式工作方案实施细则》,成立本科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组,落实并发布学院主要工作进度安排。

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应开设本科课程119门次,开课教师60人。学院教师积极响应学院工作部署,本次采用线上教学授课课程112门次,开课教师59人。为配合学校学习通使用讲座专题,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组专门组建学习通使用技术答疑小组,于2月8日和14日在学院工作交流微信群举办2次学习通安装、使用交流与答疑活动,现场讨论热烈,在技术层面为教师线上教学提供了帮助。各基层教学组织也充分发挥了组织及引导作用,部分年轻教师率先探索使用学习通等在线平台并积极分享经验心得。同时,教师们根据各自课程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除学习通以外的获教育部认可的其他36个在线授课平台,学习热情高涨。

为了让任课教师提前探索并实践线上教学方式,同时帮助我院本科生在家体验参与线上专业课程、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学院2月8日在学习通上发布“法大·人文人·云课堂”活动,围绕“博雅文明、德法兼修”的理念,达成“孕育人文精神、增加科学素养、锤炼公共品质、拓宽知识视野”的目标,集中开设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在线读书会及在线专业讲座。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截至目前已举办6次专题读书会与7次专题讲座。

(“法大·人文人·云课堂”活动安排及部分专题剪影)

课中督导:线上督导实现全覆盖,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学院和教师在开学之前的积极准备为春季学期“云”开学打下了扎实基础,2月24日,本科线上课程如期在“云端”顺利开课。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本学期线上教学的质量监控与督导效果,学院上下共同努力开展线上课程教师评教工作。

制定《人文学院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本科线上课程教师评教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为教学管理人员、各教研室研究所本科教学负责人为同行专家、学院资深教师为院级督导员三个层级的本科教学评教小组,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严把教学质量关。

为了确保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学院加强线上课程教师听课评教力度,线上督导实现100%全面覆盖,确保每门课程都有人听、有人评。评教人员通过选课学生的视角参与到线上课堂中,打通了线上督导“最后一公里”。

同时,学院及时创建“2020年春季线上教师评教工作”微信群,评教人员一旦发现任何授课问题可以随时在线沟通,对线上课程有任何建议意见也可及时在线反馈。截至目前,学院线上教学正平稳有序地运行,线上督导为线上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课后总结:重视经验总结云分享,保障教学质量不打折

面对首次全校性大规模线上教学,除了扎实稳定地做好“课前”“课中”工作以外,“课后”的经验总结也尤为重要。在完成每周的线上教学之后,以室所为单位积极组织授课教师总结在线课程的建设经验,及时反思线上教学是否存在问题和疏漏,以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院多次提醒授课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务必做好教学数据留痕工作,也注意采用多种方式保护好个人知识产权。作为高校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不断探索改进,要敢于、善于拥抱新变化,多掌握未来必需的在线教学技能,适应新时代下教学模式的变化。

由我院教师负责开设的“中华文明通论”与“西方文明通论”两门课程选课人数较多,为尽可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错峰学习,两门课程组教师在课前、课中进行了多次沟通,采用了灵活多样的线上授课组织形式。“中华文明通论”课组采取了班级负责人建群方式,责任到人,保证了通知渠道的畅通。第一次授课时除了提出《关于“中华文明通论”课程网络授课期间的几点说明》外,还专门录制“‘中华文明通论’2020春季学期课程安排”视频、提前发布《“中华文明通论”课程论衡活动组织时间安排表及最终作业提交要求》,在总结第一周课程开设情况的基础上,又发布《“中华文明通论”课程网络授课调整方案(一)》,对具体授课方式进行了调整与完善,受到同学们普遍认可。

我院开设的艺术类课程由于教学方式特殊,基本上实现了学习通结合其他平台直播教学的形式,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兼艺术教研室主任康晨宇教授指出:“根据授课内容教师灵活选用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等多种平台交互使用,以增强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声乐实践课程中,通过课前在学习通上传模唱曲目音频、腾讯会议课程中同步范唱、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引导同学语音实践及逐一进行专业技术指导、课后QQ群里随时答疑和音视频指导等形式授课;器乐演奏课程中,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加入了基本乐理、作品分析、音乐史等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文化素养;对于美术类课程,教师也采取学习通结合直播形式进行教学,从授课内容、互动方式、交流反馈、复习往复等多角度进行授课调整。”

哲学研究所文兵教授在经验分享时谈到:“为了积极抗疫、开好网课,开学前把学习通、企业微信、腾讯会议QQ群直播,还有obs推流、屏录、PPT加旁白并转换成视频等,都摆弄了一通。感谢学校、学院的精心组织以及室所年轻老师的热情指导。这是新的交流方式和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把课程从校园推向社会,也可以成为便捷的小型学术交流平台、学生论文指导平台。”

(文兵教授线上教学截图)

三、研究生教学:迎难而上,携手共克线上教学新挑战

“不返校、不停课”期间,人文学院有27门研究生课程采取线上授课的教学形式,其中26门课程自第一周就开始开课。全体开课教师认真配合学校、学院教学安排,提前进行线上授课的技术测试和内容调整,选用合适的在线教学工具和平台,并各自准备应对系统突发故障的备选方案,携手面对网络教学新挑战。

任课教师:再难也要迎头上,技术学习我先行

要确保在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很多任课教师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不是如何“讲课”,而是平台选择和“技术”的运用。学院在假期即组织帮助教师开展测试,文兵教授、苏峻老师等技术高手主动传介各种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经验,帮助学院教师进行平台测试和技术解答,有效缓解了老师们的技术压力。

(苏峻博士线上技术答疑截图)

平时不用或很少用技术平台的教师,为不打乱学生原定的课程安排,也主动克服困难采取线上教学。逻辑学研究所的王洪教授本学期给研究生开设一门学位课《法律逻辑研究》,为保障学生的学习进度,一直未开通过微信的王老师注册了课程微信号。最开始王洪老师计划采用“学习通”授课,研究了好几天,刚对线上授课有点把握,又听说由于该平台使用量过大,高峰时段容易系统崩溃。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听说“企业微信”不错,王老师又学习使用“企业微信”。根据不同软件的使用体验,王洪老师终于在正式开课前选好了适合自己的授课平台。据反馈,《法律逻辑研究》每次授课过程都很流畅,学生对课程十分满意,还有本校博士生慕名旁听。

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兼艺术教研室的孙鹤教授本学期给研究生开设两门课程,一门是学位课《中国美学史专题研究》,一门是选修课《书法临摹与创作》。最开始接到是否开展线上授课的询问时,孙老师很为难。孙老师向来很头疼电脑技术问题,对线上授课存在的风险也有所顾虑。但如果延缓上课,可能会耽误2018级选课学生的中期考核和毕业论文开题答辩。一番纠结后,孙鹤老师决心克服对技术的恐惧,开展线上课程。线上授课前夕,面对不稳定的系统孙老师压力很大,她努力调整状态,做好充分的备选方案。目前,孙老师的线上课程已经顺利开展四周,学生反映孙老师的讲课清晰、内容丰富,他们受益匪浅。

服务保障:统筹兼顾循政策,灵活调整重沟通

根据学校和学院部署,学院研究生工作按照整体统筹、责任到人、随时沟通的要求,对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都做出了详细安排。

为保障线上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学院研工办一对一提醒开课教师线上授课注意事项;组建线上授课教师群,发布相关通知,收集教师对技术平台、教学助手、学生上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等;制定《人文学院线上课程教学助手的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规范教学助手的工作内容;每天关注学院开课情况,每周汇总线上课程组织情况;全天候地沟通协调教师和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寻找解决方法;通知、核查学生选课上课信息;及时将自己看到的免费网络学术资源信息转到学生的微信群里等。

学院所有教师认真履行教学职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研究生课程一般为4课时或5课时连排,线上授课虽然不对授课时长做要求,但老师们一丝不苟,目前学院所有课程的单次授课时长基本都在3小时以上。对线上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任课教师也都能做到及时灵活调整,例如针对上课人数较多、学生反馈有网络卡顿情况的课程,经过反馈沟通,老师会及时调整线上平台或进行回放设置,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完整学习。开学以来,我院开设的所有研究生线上课程无学生缺课情况,学生线上学习的体验良好。

与此同时,学院明确导师工作职责,提醒导师做好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开题指导和读书指导工作,同时加强对学生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得到了全院导师的配合和理解。在学生“不返京,不返校”工作中导师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教学助手:尽职尽责为保障,尽心尽力做桥梁

开学前,学院为绝大多数研究生线上课程招募了教学助手。延期开学期间,每位教学助手工作尽职尽责,根据《人文学院线上课程教学助手的工作细则》,认真完成相关工作。开课前,学院线上课程教学助手会联系所负责课程的全部选课学生,并再三确认学生是否已进入对应的线上授课平台,在课中协助处理问题、课后进行及时反馈。他们是线上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任课教师和上课学生、任课教师和学院之间的连接桥梁。

2019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的石佩同学是《秦汉史专题研究》课程的助教,他在做好这门课程助教工作的同时,得知《中国中古史料研读》没有教学助手,便主动帮助老师记录授课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院,令人感动。在我们的线上教学中,这样勇于承担、无私奉献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也共同铸就了学院云端课堂“一线”的坚固和精彩。

病毒无情,它能够暂时阻挡我们外出的脚步,但挡不住我们追求进步的热情;疫情肆虐,它推迟了我们相聚校园的行程,但绝不会动摇我们相约“线”上课堂的决心。为了保障高质量的线上教学,每一个人文人都是认真的;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人文人与你线上同行。

让我们共克时艰、勇往直前;静候兰芳柳翠、守望云开月明!

编辑/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