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立足自身特色担当使命职责 努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提升我校社会服务效能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16

(记者 黄楠)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面前,我校法学专家学者迅速行动起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使命感,通过献言献策、推动立法等多种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校长马怀德撰写的《在中心城市对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一律集中隔离进行医学观察的建议》《关于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治的若干建议》《疫情防控原则上不产生国家赔偿责任》获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并在“学习强国”平台讲解《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人权研究院撰写的《部分国外智库及非政府组织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观点及其研究动向》和《新冠肺炎疫情凸显“美式人权”危机》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十三五”期间,我校充分发挥法学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立足自身特色,扎根中国大地,积极服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社会服务中践行大学使命,彰显法大责任和法大担当。

——提高政治站位,应国家急需产出高质量智库成果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时郑重交办学校攻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课题。课题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体系。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学术担当意识,集全校之力、汇全国之智,高质量完成了总书记亲自交办的重大课题,交出一份“中央满意,学界认可”的答卷,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学校还以智库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务实举措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积极统筹校内外智库研究力量,设立“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打造“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智库”,人权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十三五”期间,我校多名教授受聘为党和政府高层次智囊,焦洪昌教授受聘国务院参事,徐世虹教授受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马怀德教授受聘北京市委法律专家库成员,李树忠教授受聘北京市委法律顾问。

——强化责任担当,为建章立制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2019年12月6日,我校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中国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基地”。这是落实校地合作的新形式,助推北京立法的新动力,拓展了北京立法研究的新领域。2020年8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我校设立立法联系点,这是我校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合作的一个重要纽带,是学校全面服务国家立法、参与国家立法、推进国家立法工作的重要平台,标志着我校服务国家立法的层次更高、程度更深、范围更广,意义重大。

“十三五”期间,我校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优势,参与了国家所有重要法律的制定工作。直接参与《监察法》《公务员法》《民法典》等64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工作,14人次担任法律起草专家组组长、副组长,61人任专家组成员;深度参与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制定或修改工作;应邀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等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全面参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几乎所有国务院部委重要部门规章的制定或修改工作。为地方立法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主要省市,参与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起草和咨询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集各方之力搭建高层次服务平台

2020年12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在京发布《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0)》,这也是继2013年我校首次发布《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以来,我校连续7年发布该《报告》。“建设法治政府,迫切需要一个可以量化的衡量的标准。发布此《报告》,有利于广泛接受社会评价,不断更新改进法治政府的建设标准,为法治政府研究的不断进步贡献智力资源。”正如我校终身教授应松年所说,目前,该《报告》已成为反映法治建设情况的权威报告,为完善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全力打造各类社会服务平台也是我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获批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并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研究基地。加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为联盟理事单位。围绕国家战略和学术前沿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研究,成立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等7家在编科研机构。服务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等机关合作,共建了6个高层次研究基地。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部门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履行社会责任,向社会公众供给高标准公共产品

12月29日,我校和中关村第四小学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两校致力于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校,切实推动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这不仅仅是两校的战略合作,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具备高尚道德品质、良好政治素质、扎实知识功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

法治宣传教育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我校迅速遴选骨干教师,成立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开展了100多场宣讲活动,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力。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在“三报一刊”刊发大量理论文章,其中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基地为署名单位刊发了32篇。作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我校在《民法典》颁行后,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制网、央视频,联合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

“十三五”期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近三年来,举办培训班772个,培训总计88887人,培养范围覆盖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校学生法律普及和法律援助类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开展860余场次,参与2.4万人次,服务时长20.5万余小时。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发挥作为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的作用,积极面向社会提供司法鉴定服务,在2016-2019年累计完成2.6万件各类司法鉴定案件,为各级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及行政机关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法定证据。

“十三五”期间,我校应国需,促法兴,始终与共和国法治建设同呼吸共命运,持续产出高水平的法治资政成果。有责任,敢担当,积极承担为党献良策、为国尽职责、为民谋福祉的使命职责,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守初心,善创新,以法治政府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和人权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为主要依托,建成完备的协同创新机制、成果认定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社会服务的动力和能力明显提升。

展望“十四五”,我校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家法治建设、服务地方区域法治发展,积极参政议政,贡献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