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五大工程扩展国际合作 全力打造国际化办学格局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17

(记者 黄楠)2019年12月9日,“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长沙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孔子学院和中文教育机构代表出席大会。在本次大会上,我校喜获2019年度“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全国仅10所高校及一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共11个机构获此殊荣,这是对我校孔子学院相关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继2018年之后我校再次获此殊荣。

“十三五”期间,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创新国际化办学机制,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双驱动发展五项工程,全力打造高水平、全方位、立体式,彰显法大特色和优势的国际化办学格局。

——实施“战略伙伴工程”,优化国际办学布局

2020年2月14日,校长马怀德代表学校在北京签署了我校与英国牛津大学圣艾德蒙学院之间的三份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我校将与牛津大学圣艾德蒙学院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合作:我校教师赴牛津大学开展研修项目、访问学者、客座教授项目,牛津大学与我校共同设立“牛津法大高端学术论坛”系列讲座项目、我校学生赴牛津大学进行研修项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合作又跨上一个新台阶。牛津大学表示,“确实是值得载入牛津和法大史册的一件大事”。

“十三五”期间,我校将与世界一流大学、顶尖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学术交流与合作纳入工作重点,寻求体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在扩容增量方面,与牛津大学等54个国家和地区的283所高校及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增加48%。在提质增效方面,开展实质性项目合作高校186所(不含机构);其中,世界百强高校34所,占18.28%,世界五百强115所,占61.83%。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45所高校开展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施“高端平台工程”,融合国际优质资源

2016年9月22日,我院哲学系老师刘震受孔子学院总部邀请,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孔子学院进行《周易》主题巡讲。在讲座中,刘震为孔子学院师生介绍了《周易》在中国的起源,其筮法的机理,以及其“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文化之中的影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伴随中国法治逐步走向世界法治舞台,“十三五”期间我校逐步加强中国法治对外传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学校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设立“一带一路”法律中心。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第一家环境法研究机构“联合国环境署-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研究基地”。参与或创建“全球法学院联盟”“亚洲法律学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学教育学术组织。推进瑞士洛桑大学“中瑞证据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等10个海外研究中心。服务学校整体建设,建好中欧政府间唯一的法学教育机构中欧法学院,建成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两大平台,成为国内涉外高端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助力中欧和中德人文交流,设立“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响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政策号召,发挥自身学科特色与优势,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挪威共建4所孔子学院。打破高校和社会的体制壁垒,邀请前驻美大使等60多人次先后走进课堂,开设《口述当代中国外交》等系列课程,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邀请英国驻华大使等走进校园。

——实施“留学海外工程”,加大国际人才培养

我校以“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办学目标为指导,坚持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导向,不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支持学生交换、海外实习、参加国际会议、国际比赛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赴境外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学校大力开拓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平台,赴境外攻读学位、交换学习、国际组织实习、参加国际会议等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从170个扩大至327个。年度学生派出人数从461人次增加到1003人次。本硕博国际人才培养呈现金字塔正态良性分布,设立124个学分互认本科生国际交换项目,其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百强高校14所,世界五百强高校占60%;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数量连续3年排名全国高校第五名,稳居国内第一方阵。新加坡国立大学等52所世界知名大学提供奖学金,联合开展68个“海外硕士奖学金项目”,合作院校世界百强高校9所,世界五百强高校37所。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36所高校合作开展39个博士生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合作院校世界五百强高校占77.77%。

——实施“海外提升工程”,推进国际人才强校

我校历来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先后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为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供了制度支撑。通过国内国外多元渠道搭建国际人才强校平台,培养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强教学能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

“十三五”期间,我校共派遣52名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访学进修。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开展教学水平和管理业务培训。通过欧盟“伊拉斯谟+”项目,与法国波尔多四大等9所欧盟高校开展教师交流。通过以上各类项目,教师赴外进修、讲学和参会人数从240人次/年增加到377人次/年。一年以上海外经历教师增加到573人,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实施“汇聚法大工程”,提高国际办学成效

2018年年初,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发布了2018年“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新建基地立项名单。全国获批建设62个引智基地,我校“法治与全球治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三年来,引进海外全球知名教授来校开设国际课程,组成由中外法学名家和全球治理专家合作的创新团队,推动引智和跨学科研究有机融合,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三五”时期,我校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开展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引智效益,支持和引领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中欧法学院累计接待比利时鲁汶大学等13所欧方合作伙伴来华授课和访学的专家320人次。设立“国际学期”课程,聘请外籍专家240人/年,开设国际课程近500门次,累计选课学生15000余人次。设立比较法专业硕博项目、中国法硕士项目等6个法学专业全英文授课研究生学位项目,打造来华留学法学人才培养高地,在校外国及港澳台侨法学专业学历生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双一流”建设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大学一项新的功能。回眸“十三五”,学校充分结合学科优势及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的机遇,积极寻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新合作机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加大力度引进人才,提升了学校国际办学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际交流合作是大学建设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扎根中国办大学,对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完善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伙伴的布局,加强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为提升学校的海外影响力、繁荣世界法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