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学生职业指导工作,4月21日上午,我校召开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项目建设工作会。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解廷民,学生处副处长王彤以及法学院、商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徐庆主持。

解廷民首先介绍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建设的背景。建设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是继2015年学院就业创业特色工作项目后,在充分挖掘学院工作特色、借鉴兄弟高校工作经验基础上推出的又一个工作项目。建设工作室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就业精准服务的需要,也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需要。根据以往工作基础,这次先期在法学院、商学院试点建设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工作室可聘请校内外专家队伍,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解廷民还对工作室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王彤认为,校院共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是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既是研究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解决学生工作难点的需要,也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需要。王彤还对工作室建设提出了建议。
法学院分党委书记刘大炜、辅导员王家启,商学院分党委书记李欣宇、副书记何欣分别代表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做了交流发言。刘大炜认为工作室既是一种工作机制,也是课程体系载体,是就业工作精细化的需要,有助于推动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王家启介绍了法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提出了增加学生参与度等建议。李欣宇认为,商学院将发挥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围绕提升学生创业能力这条主线,突出建设四个基地,采取十大举措,为全校创业工作出一份力;何欣分享了学院在创业指导工作中的四维四库工作模式。
会上,解廷民为法学院和商学院两个试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授牌。
据悉,为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体系,学校将根据工作需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建设一批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并在政策、经费上予以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