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直击法大  >  正文

【职场法大人】之三:职场十年 求索不止——访南车财务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高级行政主管王胜德

文/王颖昕   11-16   阅读:
T AAA

【编者按】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学校将在《求职经验谈》、《创业先锋》系列报道基础上推出《职场法大人》系列报道,旨在通过访谈毕业五到十年的法大毕业生,让在校生从他们身上发现职场人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帮助在校生探索未来的职场生态,从而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本期人物简介】王胜德,中国政法大学2006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担任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科员。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担任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办公室信息调研主管。2012年8月至今,担任南车财务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高级行政主管。

王胜德是法大2006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专业的本科生,刚刚参与组织了2006届政治学专业学生毕业十周年的返校聚会。回望在法大校园里度过的青葱岁月,感触良多,时光流逝,学生时代已非近在咫尺。但十年的职场之路,同样带给他许多感悟。

职场之路:探索与进取

王胜德在本科毕业后就离开了校园,开启了他的职场之路。初始时他也有过迷茫和彷徨,他自己的意愿是去企业发展,闯出一番天地;然而他的父母却更希望他能考取公务员,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传统观念里的理想生活。几番纠结,刚步入社会的他还是决定听从父母的建议,考取了北京市委组织部下设的一个干部培训机构,在这个事业单位里有了第一份稳定的工作。

最初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欣喜,因为经过重重选拔而得到机会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而摆在面前的同样也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王胜德在事业单位里开始了他的工作,勤恳认真,也不断学习积累。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单位里逐渐站稳脚跟,工作开展顺利,和领导同事的关系相处得也很融洽,日子愈发稳定。然而正是这种波澜不惊的生活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难道真的要这样直到职业生涯的终点?他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最初毕业时对企业的向往又涌上了他的心头,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作出一次新尝试。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作为一个老牌国企,北京地铁那一年是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招聘总部人员,提供岗位也是非常适合他。经过不懈努力和充分准备,王胜德得到了这个机会。王胜德的主要工作是陪同调研、处理公文、起草报告等,这样的工作使他有幸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比较高的站位上,对公司有更加全局性的了解。公司对新入职的员工体现了充分的重视,给予他们众多机会参与到公司的运营管理中。王胜德入职的2008年恰逢举办北京奥运会,这是对北京地铁系统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几个小时内有条不紊的输送几十万人,这背后的准备和付出王胜德有幸成为了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作的几年里,王胜德成长迅速。

在北京地铁的工作过程中,王胜德逐渐发掘了自己对于金融行业的兴趣。而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到了一个上升的瓶颈期。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王胜德再次选择了离开。与上次不一样的是,这时的他已经积累了充分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这一次他的选择是南车财务有限公司,这是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国南车集团下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为集团内成员企业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类似于中国南车下属的企业银行。王胜德的岗位是综合管理部高级主管,主要负责公司行政、董事会办公室、党务、人事等工作,这对于他而言游刃有余。

2015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而两家巨头下属的南车财务公司和北车财务公司也开始了重组合并。在重组合并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2016年,中车集团决定筹建一家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车金融租赁公司。筹备组想在两家财务公司中抽调一些精兵强将参与筹备,受到召唤,王胜德毅然加入了筹备组,从而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工作历程。

学生时代:积淀与尝试

回顾职场之路,王胜德更多地想起了他在军都山下度过的时光。王胜德在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属于“非法专业”,但他并没有将自己拘泥在本专业当中,让专业成为自己的坚实基础而非限制性因素。

王胜德在法大读书时,很早就应聘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做学生助理。在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的经历带给了他很多课堂上不一样的收获。在就业指导中心,王胜德在课余时间去中心值班,协助老师解答同学的疑惑,帮助同学办理就业派遣证、报到证,组织各种层次的招聘活动,管理就业信息网。正是在这些其实已经算是正规职场的助理工作中,他对职业、职场、职人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正是这些认识,使他在未来的职场道路中始终目标坚定,不曾迷失。

王胜德读书的年代并不像现在创新创业十分盛行,校园里,敢于走出象牙塔去实践里获得知识经验的学生还是少数。而王胜德在创新创业方面则做了许多尝试。他虽然是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围绕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犹记得那时昌平有一所职业学校,王胜德大胆应聘,去做了那所学校的兼职计算机老师。虽然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王胜德有信心将自己的课讲得胜过专业教师。他一方面认真钻研计算机专业知识,保证课堂内容的充实性,同时发挥自己文科背景的优势,在授课时深入浅出,将课堂营造得丰富有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这一次尝试,让王胜德感受到了兴趣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是终生难忘的经历。

围绕自身兴趣,王胜德的尝试不止于此。2003年,互联网的普及率还远远未到现在的程度,京东、淘宝还是初出茅庐,网购的概念也未完全成熟。这个时候也是司法考试最初诞生的年代,王胜德在法大念书,近水楼台,身边有不少法学的复习资料等资源。而在流通不畅的年代,大多数人是难以接触到这样的书籍资料的。王胜德便利用其便利条件,和同学一起开始微创业。他们创办了一个名为“book of law”的电子商城,专门经营司考复习书籍和材料。他还记得当年还没有专业的快递公司,物流还是靠邮政包裹,支付也没有支付宝,得去银行转账汇款,忙忙碌碌中也小有收获。虽然最终王胜德没有将这个网站坚持下去做成自己的事业,但想起当年的尝试还是觉得充满乐趣。

回忆起这些经历,王胜德也会略感遗憾这些尝试最终还是无疾而终,如果抓住机会走下去现今或许也是完全不同的光景。然而往者不可谏,过去的尝试在今天沉淀出的果实依旧是珍贵的。如今王胜德已在职场道路上前行了十年,学生时代已经远去。然而回首学生时代依然是珍贵而令人怀念的,今年王胜德也重回了校园,在北京交通大学攻读MBA,希望能够不断充实自己。

回望职场:感悟与建议

回首十年的职场之路,王胜德在感慨之余也提供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给师弟师妹们。

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求职观。专业应当是求职的坚实基础,而不应是限制固化自身求职的绊脚石。我们法大的学生不应将自己的职业道路仅仅限制在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企业未必不是好选择。同学们尚未走出象牙塔,或许对企业缺乏了解。实际上在企业里,法大的同学依旧是很受欢迎的人才。

其次要做好充分准备。为求职做准备与学校的学习生活并不冲突,求职不会贯穿大学四年,但去充分了解意图进入行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职业对于我们的要求不局限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多领域的知识储备同样不可或缺。就如我们法大许多同学选择毕业后进入律所工作,而律所工作也不仅仅是单纯地懂得法律知识就可以完美应对。在非诉业务、金融相关业务等等方面,还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这离不开平时有意识的学习积累,点滴积累对于成功就业而言至关重要。

最后,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王胜德换过三份工作,面对求职时必不可少、又至关重要的面试环节,他也有着自己的方法建议。王胜德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第一次换工作时面试北京地铁的经历。面试共两轮,其中在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时,王胜德有着自己的细致考虑,自己面试的对象是国企,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不宜过于冒进,应当稳重而紧扣方向,争取给领导留下一个良好印象。因而对于不同的面试,应当善于观察,灵活应对。

【采访手记】

在几次邀请他接受采访时,王胜德显露过一点点犹豫。“我在职场上还没有太大的成绩。”他说。然而回望十年职场道路,或许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然而对他自己而言已是收获满满。我们每个人的职业道路或许都是平凡之路,但平凡之路上也会有精彩和闪光的地方。

编辑 骆红维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