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睿)“奥拉音乐厅坐落在大学博物馆里,这也是我们学校最古老的教学楼,可以追溯到1825年,由威廉·弗里曼·科伦·克里斯蒂建立,他也是我们宪法的创始人之一和挪威议会的首任总统。这座博物馆不仅仅用于开设展览,同样也是公众学习研究和传播知识的场所。这些学术活动也奠定了我们学校的建校基础。”6月19日,挪威卑尔根大学奥拉音乐厅中,卑尔根大学校长达格·鲁恩·奥尔森面对着七十余位中西方学者,如是介绍说。
(“东方嘉石——碑刻上的中华法系”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特展 陈睿 摄)
此刻,高朋满座,由卑尔根孔子学院承办的2019年欧洲部分孔子学院联席会在这里举行。时间回溯到当日上午8时许,当来自欧洲各地孔子学院的院长、学者步入奥拉音乐厅,看见主会场主席台左右两侧悬挂的“肃静”“回避”挂幔时,不由得有些错愕,乃至于惊叹是不是走错了会场。当然,当他们目光继续往下,看见一左一右四目相对的两尊颇有些俏皮的孔子拓像时,便心领神会,不禁开口称赞会场陈设的这些“小心思”起来。
(外国嘉宾在中方代表的指引下观展 陈睿 摄)
除了主席台左右两侧的挂幔,在会场后侧巨幅的壁毯下,由四十四面展板组成“东方嘉石——碑刻上的中华法系”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特展也同时在这里展出。甫一进场,众多参会学者就已经被展览中各式各样的碑石拓片所吸引。有些外国学者怕无法准确拿捏展品中传达的确切含义,立刻便向周围的中国学者请教起来。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高浣月在活动中致辞 陈睿 摄)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高浣月在致辞中这样介绍道:“卑尔根孔子学院是法大参与共建的第四所孔子学院。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有了成文的法典。孔子提出,治理国家要教育与惩罚并用,教育百姓遵守法律,同时用刑罚惩罚破坏法律之人。我校有一批教授专门致力中国古代法律的整理和研究,此次展览是他们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展示,希望借此让各位对中国传统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孔子在两千年前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更希望今后通过卑尔根孔子学院,加强中挪两国的文化交流,特别是法律文化的交流。”
“虽然许多文明古国的重要石刻产生年代早于中国,著名的如古埃及最早的编年纪——《巴勒莫石碑》,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君主汉穆拉比在位时(前1792—前1750年)刻制的《汉穆拉比法典碑》,颂扬古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前522—前486年在位)统一帝国功绩的《贝希斯敦纪功刻石》,古印度阿育王在位期间(前273—前232年)下令各地刻立的摩崖诏谕、石柱诏谕等,但中国碑石以持续久、分布广、数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铭刻文化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碑石也是承载中国古代法制之“重器”,中华法系的独特内涵与精神,在碑石上得到了完整展现。”本次展览的策展方,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主任李雪梅教授介绍道,本次展览名为“东方嘉石”,具有一个非常包容性的主体,即展示镌刻在碑石上的“儒学与法律”。“《周礼》中的“嘉石之制”意在教育感化。孔子是西周礼制的推崇者,也是儒家文化的缔造者。在治国方略上,孔子强调以礼乐教化防患于未然,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人有知耻之心,方能自修而归正。孔子所言“有耻且格”与“嘉石之制”异曲同工。同时,借助碑石,我们有幸目睹秦始皇统一法令的丰功伟绩,领略古代皇帝圣旨、训饬的威严,重温尊儒、重教、行孝、慎刑、施政、题名等风尚的流行,同时也审视官方明确行政界域、解决讼案纷争,以及民间立界定罚、立约确权等的程序和功效。与法律内容相伴于碑石的,还有信仰的虔诚、文明的交融,乃至书法笔意之精美、造型雕饰之奇绝。”
(俯瞰卑尔根布吕根码头 陈睿 摄)
时间匆匆,在这座古老的西方建筑中,“东方嘉石——碑刻上的中华法系”或许只是众多展览中对东方文明的惊鸿一瞥,但也必将是这座号称“欧洲文化之都”的历史名城中色彩绚烂的一页。在这拥有着一干著名博物馆的港口城市,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船只将再度扬帆起航,北欧不再遥远,世界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