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  >  人物典型  >  正文

黄健栓:真实中自有千钧之力

来源:新闻中心  文/田书伦 摄影/尹建峰   12-8   阅读:
T AAA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我校黄健栓同学入选,这是法大学子第一次获此殊荣。

黄健栓,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18岁考取南开大学,因祖父患病,家中经济困难,毅然选择放弃学业投身社会;23岁家庭境况好转后,再重新拾起阔别多年的大学之梦,经过数月的高考复习,以优异的成绩被法大的经济学专业录取。从纷繁的校外环境再次回到宁谧的象牙塔,他不忘初心,全面提升自己。课余时间他不仅通过做各种兼职解决了个人生活问题,还承担起祖母的部分生活花销。在校期间他的成绩连续两年排名所在专业第一名,并且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中国大学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市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诸多奖项,成绩斐然。

惜别南开,弹指五年栉风沐雨

2009年9月,18岁的黄健栓考入南开大学。在天津这座北方城市里,他看到了不同于家乡重庆截然不同的风景和民情。正是夏末秋初的时候,太阳却依然直晒着,树荫里外温度差别很大。“重庆不是这样的,湿度大、紫外线弱,躲在树下并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同。”听不太懂的天津话也让他感到既好笑又亲切。那个时候只有八里台一个校区,黄健栓学习的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穿梭于二主楼和伯苓楼,从小就颇有理科天分的他很享受理论课和操作课交替的学习节奏,课余也参加一些新生活动,他感到大学生活多彩的画卷在向自己徐徐展开。谈起10月份的联谊舞会他还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头发多(笑),还是挺帅的一个小伙,鼓起勇气在好多人面前邀请一个有好感的女孩子跳舞,她答应之前的那半分钟好像有一个小时那么漫长。”

他没想到这美好大学生活的憧憬并未持续太久,三个月后挚友打来的一个电话,让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的选择。

十二月份已是冷风彻骨的冬天,刚从朋友那得知祖父病重消息,黄健栓陷入了沉思。他一直跟随祖父祖母生活,现在祖父病重,祖母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如果他不挑起这个重担,家中的生活将无以为继;可是另一边是三年寒窗换来的高校学习机会,是目所能见的似锦的前程,很难说放弃就放弃。他在校园里徘徊了整整两天,最后还是做出了退学的决定。

离开象牙塔、投身社会,这一去就是5年。这期间,黄健栓尝试了很多工作,做过建筑工人、英语口译、龙舟队队员;热爱散打的他还做过散打教练,甚至去少林寺当陪练。挣钱养家当然是辛苦的,但是几年的社会生活也教会了他很多。除了白天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满足不同人的要求,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好;夜晚他也会用闲暇时间来读书,试着找寻在学校里的感觉,几年下来零零散散读了很多东西。

他回忆起在家乡重庆的主城区打零工的日子。有段时间每天清晨5点就要起来去店里做清洁,收拾店面为一天的营业做准备。天蒙蒙亮的时候大街上空无一人,走在路上只能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自己的呼吸声。可是街道、广场却整洁得就像“被施了魔法”,一眼望去看不到半点灰尘,与前一晚人潮褪去时破败凌乱的场面判若两个世界。“我真的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原来一座城市有它背后运作的程序,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得到的。”等到晨曦穿透云层,人声充溢街道,岑寂被打破,各行各业的人又投入到一天忙碌的生活中,创造社会价值,也带来喧闹、编织疲惫、制造出堆积如山的废物。 “一个庞大的机器,它的运作离不开每个细小的部件,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换来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黄健栓说。

这期间黄健栓还到过北京,在一家影视公司做英语口译,也是让他难忘的经历。当时公司聘请的一个技术总监是英国人,不会讲中文,黄健栓的工作就是帮助他和技术人员正常地沟通交流。跟以前在建筑工地上干的体力活不同,在朝九晚五的公司做翻译是脑力劳动,没有那么累,但是依然有很多压力和挑战。有一次因为不会表达“音乐学院”这个词,他在口译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让双方都产生了误解,给公司带来了损失,也被老板当众批评。回到住处他便将“conservatory”这个单词抄了一百遍,英语水平一直很好的他对很多专业性的词汇却不甚了解,“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毕竟学校教给你的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还是差着不小的距离,所以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

梦续法大,四年荣光初心未改

2013年底,家里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从未放弃过大学梦的黄健栓第二次走进高三课堂,与比自己小五岁的应届学生们坐在一起,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去。在短短七个月的复习时间里,他克服了知识的遗忘、克服了心理上的压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成为2014级经济学本科生的一员。

入学之后,学校的生源地助学金贷款解决了棘手的学费问题,可生活费对于黄健栓而言仍是不小的难题。于是他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在学校做教学助手,在校外做好几份兼职,加上课业繁重,有时候恨不得的把时间掰成两半来用。刚入学,黄健栓在学习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习惯了理性思考的他在学习很多文科类的必修课时感到没有头绪。而且他承认人的记忆力在二十岁之后就会不断下降,自己背东西的速度与周围同学相比会慢很多,这个问题曾让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低谷。 大一下学期的西方文明通论结课考试,黄健栓拿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分,“好像在所有上这门课的同学之中排第六名吧”,从那以后,学习心态开始好转。条条大路通罗马,长年的理科思维训练可能让自己更容易找到纷繁复杂的文化、历史资料背后的规律,谁说学好一门课程的方法只有一种呢?

因为年龄比周围的同学大几岁,性格又成熟豁达,他在军训期间一路“加官进爵”,才四五天时间就当上了副连长,组织大家做事,在同学之中很有威信。回到学校后,开始有同学称呼黄健栓为“大师兄”,一句“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总是能引起一阵欢笑。渐渐地这个称呼在商学院里传开了,最后就连有时黄健栓去辅导员办公室,辅导员郭虹老师见到他也会脱口而出:“呀,今天大师兄来了。”他很喜欢大家给他的这个称呼,因为印象里大师兄都是“本领高强”的。

大学并没有比在社会上的几年更轻松,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工作,黄健栓严格地管理着自己的时间,在一点一滴中提高着自己的效率。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健栓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基本生活问题,每月还能为祖母寄去400元的生活费;他的学业成绩常常位于专业榜首,也代表个人和学校参加了很多比赛,比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北京市散打比赛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的那天,黄健栓作为“感动法大”优秀学生与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提到那天的经历,黄健栓记得自己站在楼前的台阶上等了很久,中途身体有些不舒服,但是看到他本人进来的时候感觉身体充满了能量,可能就是心理上的愉悦转化成了身体上的动力吧。“那天很兴奋,与习近平总书记聊天之后有一种安全感和宽慰,高兴自己的声音再渺小也能够被听到。”他认真地说道。

无惧未来,文武千面本色一面

从“感动法大”到“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黄健栓的故事。谈到退学、谈到在社会上打拼,他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话多。大概故事的亲历者体验的是全部的立体的人生,外人只关注到其中的几个点,便觉不同寻常。这些点在他那里只是构成人格和全部经历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故事之外是更多真实而精彩的生活。

小时候黄健栓经常待在重庆的乡村,接触大自然很多。那个时候一放学就要去割草,然后喂兔子,所以他每天督促自己在学校就完成作业,以应付家里的各种农活,有时还要帮父母去市场上卖菜。干活久了,他练就了好多新的技能,比如认识常见的上百种植物,比如爬小山丘根本不费力气,比如会应对顾客的讨价还价。很多年后回忆起童年,他还是觉得那些场景很清晰:“只要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家里人从来不会限制我什么,所以每天都是比较自由自在的,看到土丘就想去翻越,听到没做过的事情都要想去尝试。”可能是因为祖父一直身体不好,小小年纪黄健栓就认识到了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多么重要,所以除了那些确实很危险的活动,小伙伴们叫他去爬个小山、淌个小河,他一般都不会拒绝。那段与自然相依偎的童年简单而快乐。

后来黄健栓独自一人来到巴蜀中学读高中,在高手林立的理科实验班里,他物理成绩很突出,竞赛常常是第一名。喜欢钻研的黄健栓也养成了哲学思辨的习惯,经常坐在座位上发呆,看看窗外夜色中灯火通明的教学楼那端,一些命题一想就是整个晚自习。高三复习那会儿翻来覆去地参加模拟考试、做大量的题目,可能是从小习惯了不受约束,黄健栓会编各种各样的理由跑到校外去悠闲自得的呆着;或者只是在校园里找个没人的角落读哲学书。高中同学杨树这么多年一直与黄健栓联系着,对他当年异于常人的“壮举”还是记忆犹新。

从下午6点左右从法大北门向南走,左侧是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篮球场,巨大的喷漆广告牌遮挡不住一张张笑脸,这是黄健栓和商学院男篮的队友们一天最放松的时刻。一开始刚进队的时候,大伙担心,这个“大师兄”比我们大了好几岁,以后一起训练和比赛会不会不好沟通?刚经历了五年社会上的洗礼,黄健栓大一的时候多多少少对人也有点戒备之心,不像其他人那样表现的懵懂和自然。另外,在法大“尊师重道”传统的影响下,高低年级同学之间习惯称呼“师兄师姐”和“师弟师妹”,这本来是让人自豪的学校特色,但面对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师兄师姐”,黄健栓会显得非常拘谨和不习惯,这些都只能慢慢去适应和克服。还好球队是个大家都热爱着共同的事情、重感情且杂念很少的地方,一次次的荣辱与共让他真正融入了这个集体。打球时就把所有顾虑都忘记,没有师兄师弟之分,协作、得分,为团队争得荣誉,是唯一的比天还大的事情。

采访的最后问接下来有什么想要实现的目标。他坦言自己不是一个愿意与别人提起理想的人,如果说对自己有什么期待,那就是安安心心完成学业(大四黄健栓已经被保送法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有一份喜欢的工作,承担家庭责任也对社会做出一些贡献。用黄健栓的话说,这是一个“弱不可知”的世界(“弱”用的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好多悲喜境遇都不能为人的理性所参透和预测,但是总有一些价值是绝对和确定的,比如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就是他不断前行的意义。

至于那些翘了课掉了头发也没想明白的哲学命题,“随它去吧,生活的摊子就摆在那要你去收拾,时间是唯一不可阻挡的东西”。

穆旦说,“我的全部努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真实二字平淡如水,却蕴藏着改变人生的力量。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