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大学生参军入伍  >  正文

【着戎装 绽荣光(三)】周亚辉:携笔从戎谱青春华章

 12-10   阅读:
T AAA

 

【人物简介】周亚辉,入伍前为2016级刑事司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2017年9月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32143部队,服役期间获“优秀义务兵”一次、嘉奖一次。返校后任强军协会会长,协助武装部进行征兵宣传和国防教育工作,创建校国旗护卫队并担任指导员。疫情居家期间担任社区志愿者,参与建党百年鸟巢党庆志愿服务工作。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致公奖学金等。并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第十三届“感动法大人物提名奖”,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立项。目前保研至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

 

做坚定从容的筑梦师

2017年7月,周亚辉刚刚结束匆匆的大一生活。很普通的一次午饭,他瞥见食堂墙上的征兵宣传画:“入伍就是深造,当兵就是成才”,这句话的含义简单的过于直接,但是也往往是这样的语言容易引起触动。他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箴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也想起了《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恪守的格言:“人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更想起了埋在内心深处的“男孩英雄梦”:到军营里去,到战场上去,穿上军装,做个士兵。

当这个念头开始在他脑海中燃烧升腾时,他的心中已经被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填满了,这种感觉或许来自将要坚定的做一件正确的事的信心。“我想自己再也不能作出比“趁着青春去参军”更正确的抉择了,如果当时已经清晰的知道着上军装会给我的青春乃至于人生产生怎样深刻和久远的影响,那我一定会更早更果断的选择踏上前往军营的列车。”入伍之后的他如是说道。当梦想的火苗渐成燎原之势,他选择了坚定追寻内心的声音,从容迎接新的挑战。

做平凡普通的螺丝钉

刚进入部队“新兵蛋子”即将面对新兵连的锤炼,周亚辉的内心反而充满了期待。当车驶进庄严的、令从前的自己只能望而却步的军队大院时,当看到迷彩绿充斥了眼底,战车的轰鸣声近在耳旁,看着飘扬在空中的八一军旗,他就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

可是对于他来说,最大的难关却并不在于军事训练的高标准、高强度,也不是严明的纪律,不是始终如一的枯燥的生活节奏,而是始终顶着大学生的“光环”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正式成为一名军人之前,他有想过自己的学历或许能够在部队里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不排除在心底里还存在着少许的“优越感”。可是后来他才发现,不管之前在社会或者学校里面扮演着什么角色,穿上军装之后都只有一个身份:士兵。这种若有若无的“优越感”曾经让他吃过苦头,自诩文化水平高便着重承担政治宣传任务的他与班里其他同志渐渐疏离,很少参加正常的操课,很少参加集体任务。于是渐渐的他才发现自己被孤立和排斥,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却孤立无援,分享喜悦的时候却发现四下无人。后来周亚辉告诫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击碎自己所谓的“优越感”,扔掉一切思想包袱,决心踏踏实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兵,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恪尽职守的螺丝钉,钉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做始终如一的承继者

紧接着他又发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所要经历的锻炼和打磨的程度远远不是成为一名大学生就可以轻易达到的。哪怕是简简单单的走路、跑步、扫地,擦玻璃都要重新学、反复练。到了部队的周亚辉有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强烈感觉。炊事班的班长拿起菜刀,掂起大勺,半个小时就能保障一百来号人的伙食,但是跑起武装五公里的时候也丝毫不甘于人后,讲起军事地图作业也头头是道;一线的班长指挥员在能演习中临危不乱,带头冲锋,但在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中也能侃侃而谈,从我军光荣的战争史讲到当今的国防要点和各国实力对比。

目睹自身的巨大差距之后,他又重新树立了努力的方向:相比于大多数战友,自己更是作为一名“法大人”来到了军营,那么就应该时时处处做得更好,更优秀,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真正完成从一名大学生到军人的蜕变。自己不应该简简单单扔掉自己的身份上的“包袱”,而应该带着压力不断向前。终于想明白了的他开始将大学生的身份和军人的使命任务相结合,继续在军营这片沃土扎根。一方面作为军人,作为国家和人民面向外敌的一把尖刀,为了时刻保持“锋利”,为了肩上的使命,为了能够永远能够守住最前和最后一道防线,他也曾在体感四十多度的艳阳下披挂训练,在鹅毛大雪飘飞的天气里站岗执勤,400米障碍场上有他留下的血泪,5公里跑道上有他印下的足迹。“每天高强度训练完就像了蜕了一层皮,第二天起来却又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并且全身心投入进去,或许这就是“蜕变”吧,悄无声息又有迹可循”。另外一方面,他又倚仗作为大学生士兵的特点,一力承担起连队的政治工作任务,办黑板报、写新闻稿、上台演讲、诗歌朗诵,处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一年到头,营里也都知道了有个“大学生兵”,不不仅政治工作样样精通,军事训练搞得也风风火火,他也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身边战友的认可,得到了部队这个集体对他的认可。

做步履不止的前行人

退伍之后,再次进入校园,免不了有诸多不适应,这个时候,周亚辉加入了强军协会——一个由退伍学生发起成立的与普通学生共同维护,致力于征兵宣传和国防教育的学生自治服务组织,也结识了一些与他有着共同入伍经历的师兄师姐,是他们给了周亚辉很大帮助,同时他们也成为了他前进路上的盏盏明灯,帮助他不断克服刚刚回来的疏离感、陌生感,应付学业和社交的压力,重新走上一条新的康庄大道。

周亚辉曾坦言,再次回到阔别已经的课堂就像是刚刚接触一件全新的装备,没有操作手册,不知如何摆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此时,是军人“拉的出,上的去,打得赢”的韧劲和闯劲支撑着他,使得他能够在艰难的道路上还能急而不燥,稳住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进步地坚持下来。特别是疫情居家期间,他愈发严格的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线上课,做好每一门课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同时做到规律作息,利用好居家期间更加充沛和灵活的的学习时间,并在学期末取得了返校后第一次不俗的成绩。

为了将强军协会继续传承下去,他选择在大三留任强军协会,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经历和优势协助学校武装部开展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工作,争取为法大留出一抹迷彩绿,更为每一年和他一样退伍返校后面临各种问题的退伍大学生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一个与学校接壤的平台和窗口。国防生毕业后,他和另外几名退伍战友又临危受命接过了国旗护卫队的接力棒,并且筚路蓝缕地创建了由法大普通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填补了这片空白,承担起了学校大小活动的升旗任务。

在疫情期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没有退缩,而是满怀着责任与青年热血,主动请缨成为家乡防疫检查站的一名志愿者,为防疫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早到晚,他都需要守在进出村庄的通道上,检查进出村人员是否发热,登记来访人员是否来自武汉、信阳等疫情重灾区。除此之外,他们甚至晚上还要冒着严寒在检查站执勤。总而言之,村里疫情防控需要志愿者的地方,周亚辉都会及时出现,积极配合村委完成工作。

他这样说:“我比大多数青年多出一层身份,我不仅仅是一名共青团员,还是一名青年士兵”。就像当初参军时,“满腔热血想去军营历练历练,看看自己究竟能做出点什么,不想人生留下遗憾”。他现如今还是在不断前行,他在用自己的肩头试图挑起更多的东西,一些他认为重要的东西。

编辑 陈睿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