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立足本职岗位,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他们亦师亦友,或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或与学生谈心,进行深度辅导,为学生排忧解难;或指导学生读书、参加学生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业指导和能力培养。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他们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成长历程上的铺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
【个人简介】桑迪,2009年至今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担任辅导员,并兼任院团委书记。2016年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辅导员。
理念引导润物无声,爱心导航贴心相伴
“教育的真谛在于思想的唤醒,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辅导员的价值在于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而不是对日常事务的应付。”桑迪时常在心中这样提醒自己,将工作提前想主动做,加强整体设计,避免被日常琐碎事务所羁绊。
把握学生关键时期,提前预置共性问题。在我校以法科见长的大环境中,作为社会学院的辅导员,他面临着非同寻常的情况:每年学院录取的学生中,以第一志愿报考的不足十分之一。很多大一新生是怀抱着学习法学的理想,不情愿地来到了社会学院。面对这种状况,从入学教育伊始,桑迪就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专业(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的认同,并着力提升党团组织和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他组织开展了领导面对面、专业教师大讲堂、优秀学生宣讲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从专业素养、学院氛围、学生活动各方面全方位的给予新生以家的温暖。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他注重培养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利用读书报告、学年论文、创新课题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毕业班学生,他邀请专业老师为学生做讲座,教会学生制作简历,掌握面试技巧,把握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自从就业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去年更是取得了100%的好成绩。
从容处置突发事件,遇事不慌靠前处理。社会学班的一位同学因患重病住院治疗,由于该生家境贫困,交不起住院费,他积极联系学校,帮助学生进行公费医疗报销;在学生住院期间,他先后多次从昌平赶赴北医三院看望;得知在身边陪护的父母花不起钱住宾馆时,他又向学院和学校申请,为他们争取到一间学生宿舍,学生家长曾含着眼泪对他说:“我们遇见好人了!”。心理学班一位同学因外伤引起间歇性失忆,除了认识父母和少数亲属外,已不认识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不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与家长取得联系后,他积极联系医院为其进行恢复记忆的治疗,组织班级同学通过发短信、发邮件、校内网留言等形式帮助其恢复记忆。经过半年的努力,该生已恢复多半的记忆,可以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一名来自西藏的同学因为基础薄弱,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曾经出现厌学情绪,他多次找该生进行深度谈话,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得当的学习方法,同时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干部进行帮带,经过努力,该生已通过所有课程,可以顺利毕业。对于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总是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扶,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创新学生培养模式,细心领航助力发展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开创辅导员助理制度。为了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桑迪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在迎新工作中实行新生辅导员助理制度,让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迎新的具体工作,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由于新生入学之初不熟悉大学校园环境,不了解大学的学习模式,不清楚学校的规章制度,最初的生活、学习阶段难免会产生很多的"盲点",不利于他们尽快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有碍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又由于他一个人负责四个年级,平时工作较多,任务较重,精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每一个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他在总结历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生辅导员助理制度,通过聘任高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实现对新生入学"一对一"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了使辅导员助理更好发挥作用,他还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熟知学校的奖学金、学籍管理、奖励惩罚、评优入党等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如何对新生进行服务和帮助。四年的实践表明,该制度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围绕中心主抓党建,全力打造“日新基地”。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和要求,在院分党委的指导下,桑迪组织建设了“日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推动相关理论形成实体化效果,形成了以“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为主导,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三个课堂”有机融通、“四个平台”(即经典阅读平台、学术研究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有效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意义学习”为核心打造学生培养和党员先锋工程新模式,把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作风教育、能力教育统一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在做人待物、处世应事上形成主流价值导向和先锋行动机制。
专业结合校园服务,“两线”覆盖全校师生。“正心明理、奉献社会”是社会学院一直以来秉持的院训,培养学生在公共社会中的公益人格既是院训的题中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桑迪携手学院的专业教师创立了心理热线和社工热线。学院的心理热线,组织掌握相关技能的同学每天于晚间时段守候在热线旁,志愿为法大学子们解决心理困惑。秉承“学生互助,助人自助”的宗旨,自2012年成立至今,在全体接线员及督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为逾百余名同学开展了心理帮助,累计接线时超过3500分钟。正是由于心理热线取得的良好效应,就在上个月,“CUPL社工热线”也宣告成立。该热线是由社会学院社工实验室主办,对法大全校学生及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开放,旨在提供一个可以倾诉心声,解决困惑的心理支持和资源互助的平台,帮助同学们解决失恋、学校适应、人际关系、择业就业等问题。
人生的乐趣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青春的美丽在于未来。在担任辅导员的时间里,桑迪踏踏实实工作,用爱心关怀学生,用真情培育栋梁,在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贡献着力量。作为一名辅导员,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以心换心,用真心换回了学生对他的认可、尊重和爱护。这就是桑迪,一个倾心投入享受事业,身体力行胸有担当的高校辅导员。他在一线学生工作中,默默付出用青春引路,细细耕耘传成长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