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2017毕业专题  >  感怀  >  正文

韩月:现在的我们——致在法大的肆年

来源:韩月 刑事司法学院2013级   6-21   阅读:
T AAA

离别总是来的这样快,在我们最猝不及防的时候向我们猛然袭来。就在校园里的玉兰花开过了四次后,我们就要这样离开,就像我们曾经送别了三届我们最爱的师兄师姐那样,在第四次送别的时候,我们成为了离开的那群人。还记得在若干个夏夜,10点以后的法渊阁楼梯上,每每会有一群人,他们在那里放声歌唱,哄堂大笑。每次下了自习路过那里,听着她(他)们或清脆或嘶吼的歌声,总是向往而羡慕。那些放声歌唱的人如今在哪里?曾经静静聆听、默默路过他们身旁的师弟师妹们也迎来了离开的日子,像他们一样,只是再也没有人在那里深夜清唱,没有人还聚在那里嘶吼出最张扬的青春。现在的我恍然感受到那时歌唱者的心情,有一种不舍,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迷茫,也有一种坚定。伤别离所以不舍,新征程因而期待,为未知的人生而迷茫,有梦想的灵魂才坚定。

我想问自己,也想问问13级的所有的伙伴们:现在的我、现在的你是否一如入学时的模样?时光将我们打磨成了什么样子?法大四年的熏陶究竟赋予了我们怎样的精神?我想回忆会告诉我们一切的答案。法大四年给予我们的是法治的梦想,是实干的精神,是进取的态度。

每一个在法大浸染四年的学子心中对于什么是法治,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都会形成自己的认知。对我而言,法治梦想的种子是在一场又一场的讲座中播种在我的心上。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最爱做的是在下课后听一场讲座。在博闻论坛、名家论坛、明法论坛等各种不同论坛中我记住了很多名字:江平、应松年、曲新久、洪道德、桑德尔、刘家安、何兵、赵旭东等等。仍然清楚记得第23期刑事法论坛上洪道德老师和李肖霖律师关于念斌案所持的不同观点,记得念斌案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那时的我才发现法治的道路是如此的艰难,但却是如此的重要。正是老师们在讲座中的辩论、讲解,他们对于问题的独到见解,指引着我找到自己的法治梦想,点燃了我对于法治的热爱。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法大的讲话还激荡在每一个学子心里,相信法大人法治梦想的花儿即将迎来真正的绽放。

法大人的身上一直有一种实干的精神,这是法大区别于人大、北大的独特风貌。在法院、检察院和律师行业中,法大人的身影无处不在。这种实干的精神特质,有的同学是通过两年到三年的社团生活培养出来的,没有实干精神怎么能在昌平这个偏僻的地方办得起活动,请得来嘉宾?有的同学是通过辩论赛、模拟法庭等不同的比赛磨练出来的。还有的同学是因为参加各项体育赛事活动。在法大四年,我做了四年的学生代表,就是这4年的学生代表经历培养了我实干的精神。我们仿佛是军都山下的一棵棵小树,在北京的乡下昌平茁壮自在地成长,不太好的地理位置反而让我们通过不同方面的锻炼,收获到同样的精神——实干精神。

在法大,属于大家共同的记忆就是占座。在图书馆电子占座系统还没有安装前,早上六点就有一群人从各个宿舍楼冲出来,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奔向法渊阁图书馆占领一楼、二楼、三楼、四楼的自习座位。在刘家安老师、罗翔老师、方鹏老师、李永军老师等备受大家喜爱的诸多老师上课的那一天,同样是一群人早起到教室占领前几排的座位。在桑德尔、俞敏洪、张召忠、江平、王泽鉴、王健林等不同行业的成功人士来法大办讲座,排票的同学可以从梅二楼下一直排到浴池。最壮观的是期末复习和司考复习,学校的每一个教室,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奋笔疾书的同学,看到背诵记忆的同学,看到紧张备考的同学。从占座到排票再到复习,我们在法大的每一个人都不觉间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代代相传,也是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法大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年后的我们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样子,在最好的年华里,我们收获到了最宝贵的东西,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法大人。感谢法大让我们成长为我们希望的样子——有梦想,能吃苦,积极进取的青年人。这是最好的四年,也是即将过去的四年。

就让我们做最后一次告别,在法渊阁的书案上最后一次奋笔疾书,在逸夫楼的大厅里最后一次晨读英语,在厚德楼的机房最后一次练习听力,在幽静的长廊里作最后一次沉思远眺,还可以约一次食堂,还可以约一次牛前。

亲爱的法大,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带着我们法治的梦想,在祖国的大地挥洒我们的青春和热血。终有一天,我们将成为母校的骄傲!

编辑 陈睿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