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2017军训进行时  >  正文

【军训通讯员】教官正传

来源:新闻中心   9-22   阅读:
T AAA

军训通讯员的体悟

马上面临着军训的结束,也许是我人生中最后一场关于军营的体验。自从我成为军训通讯员,时至今日的这短短十几天,每天300字的军训通讯员生活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其一便是让我有了一个倾吐自己内心所想的机会。我一直自我标榜为一个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赤子心的人。但是在此前,纵有诸多的思考纵有诸多的豪情壮志,也很少付于笔墨。都只是在心底徘徊着,流淌着。军训通讯员,就像给了我一次机会,让我把自己埋藏在内心的炽热的血液迸发出来,展现给每一个人看。所谓的青春,以梦为马,趁年华。

其二便是给了我一个,督促自己深刻思考的机会。平日总觉得军训的生活是无比枯燥的,此前的无数次军训都是在发呆无聊之中徐徐度日。但这一次不一样,为了每天的稿子,需要精心地思考与准备,需要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去查阅一些其他人的评论,去与他人沟通,去看多文章,并且从中酝酿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思考,对于自己身边事情的思考。这是对于个人思维的一次很大的历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感谢通讯员给我一个,督促自己思考的机会——使自己不再是简单浮于世间的一根苇草的机会。

国经1706班通讯员 黄远宁


国家的民族性

韩政委为我们带来的讲座从国防安全教育上升到了国家的民族性。站在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中国人的本质。他说,中国人是具有双重性的一个民族。我们不难看出重利贪财盲目自大等历史长河中发展出来的劣根性。但也不难看出中国人天性中坚毅勇敢善良的一部分。

我曾看过一些关于解放前中国人生活的实记。其中展现的尔虞我诈钻营谋私,为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得失的程度远比今日我们所嘲笑的“印度阿三”要严重得多。而今,我们的中国从当年的一个东亚病夫走到现在,可以成为世界第二GDP总量的大国,其间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但也离不开党——为那些曾经一片茫然一片黑暗,只知道为自己谋私利的国人指明一条方向,并激发出国民品性中善良的正义勇敢部分的共产党。从曾经的武装割据,到后来的抗美援朝,一个民族经历了怎样的屈辱怎样的战争怎样的领导怎样的唤醒,才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改变。

这也许是这么多年,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有着怎样艰巨而伟大的内涵。

国经1706班通讯员 黄远宁

先生者,巴蜀人氏,知其姓为马,名何字谁不便为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现役军人,常引以为傲,怀赤诚热血,满腔报国志。

面目黝黑,短小精悍,英姿飒爽,身形矫健,上架下地不在话下。军人正气强压狂狷之邪,幸其务于军队,实为大幸。

基本功扎实过硬,军事素质一流。主带九班,兼任十二连长,以其资历老也。然仅年方二二,入伍四年,即将退役。追根究底,不过方加冠,仍一翩翩少年,却因入伍,脱胎换骨。

精致生活,活的有趣。帅气正步,双杠一字马,羡煞一众四肢愚钝之人;潇洒指挥,安排二重唱,惊讶周围连队;吉他自弹自唱“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拿个话筒就来B-box,秒变文艺青年。人生之多面,令人惊叹。

言语犀利,一击中地。以怼人整人为人生之乐,不曾松懈。某日,我等女生新兵路遇男生步枪方阵,我等纷纷侧目,先生大忿,曰:“看他们那个样,提着把假枪,有我好看吗?”众大乐,齐声曰:“没有!!”

异于其他教官,不曾严词厉色,不曾骂人体罚。偶尔小傲娇,偶尔小脾气,经常小呆萌。为人处世异于常理,往往有新意,往往很惊人。

赞曰:人之贵也,不只在于为国奉献,不只在于感天动地。只是怀赤诚之心,行分内之事,活出人生味。其先生之谓也!

政管院政行1701班通讯员 刘一鸣

脱我战时袍

层云生石根,遮住了瑰丽的朝霞,期待已久的合唱比赛开始了。

一套裙装整齐地折放在我的床铺上,捻起一角,桃红色的衣袂如花瓣般倏倏飘落。这套从校艺术团借来的汉服舞裙据说是《甄嬛传》里惊鸿舞的同款。我们即将穿着这舞裙在仲秋之际、群山之麓、沙场之上,像朵朵花蕾一样旋转绽放。

摘下迷彩帽,挽起随云髻;脱掉尘土斑斑的军训服,换上及地绸裙。翻出翩飞的手花,抖出渐变色的水袖,无形的力量从指尖汇到袖端,和着鼓点拍打着虚无,呼啦啦的声音像旗帜在迎风招展。

《国家》的伴奏响起,我们踮脚提裙小跑着上场、站定、刷地齐齐转身。虽然我们的动作有柔有刚、幅度也不太一致,但脸上自信的笑容却是难分伯仲,充满了希冀。“我爱我的国……”双手缓缓上托,目光随之望进层层云山;“我爱我的家……”快速旋转三圈半,眼前身后都是蓝色的海洋。

脱我战时袍,不褪军旅情。在舞台上,我们是天地间一抹鲜艳别致的色彩。

法学院1703班通讯员 郭家琪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