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楠)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工作要求,10月29日下午,校长马怀德以“强化实践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题,主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党委副书记高浣月出席并主持会议。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比较法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芳以及80余名师生代表听课。
(马怀德主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 摄影/卢云开)
马怀德围绕当前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形势与问题、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如何强化实践育人、如何突出我校法治人才培养的特点满足社会需求等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
马怀德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经历了数量由少到多、培养范围由窄到宽、培养质量由低到高的快速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人才培养规模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法治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法学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体系不完善、新兴学科开设不足、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知识容量不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有的法学教材内容陈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不够,教育教学内容存在重专业轻思想、实践育人体系不完善、课程不合理、实训实践课程比例低、集中实习落实不到位、实习效果不显著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体谋划,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体现时代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实践育人内容,完善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怀德指出,强化实践育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实践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实践育人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要通过课题研究、体验式调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优秀法治人才筑牢实践基础。强化实践育人是满足社会亟需人才的需要。当下我国亟需培养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要在深化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来加速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马怀德强调,强化实践育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要综合施策。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学科基础。要加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授课老师不仅要完成授课任务,还要通过更加灵活、有效、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提高育人的效果。要编写符合中国特色和国情的专业实践教材。法学教师要加强和实践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把生动的案例和最新的实践经验带到教学中来,达到强化实践育人的效果。
马怀德指出,培养社会亟需高素质法治人才,尤其是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是当务之急。我国每年有近十万名法学本科毕业生、近三万名法学法律硕士毕业生和千余名法学博士毕业生,但与社会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对于如何培养社会亟需法治人才特别是涉外法治人才,马怀德指出,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要适当调整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其次要丰富学生的实践形式,充分利用我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包括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实践交流机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
刘大炜在总结时表示,马怀德校长所讲党课内容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和我校人才培养的责任与担当的角度,对如何强化实践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了系统的讲解和梳理。为学校今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