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 2019-11-01

坚守初心使命 坚持立德树人 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主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

根据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工作部署,10月31日下午,党委书记胡明以“坚守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为题,主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教育部直属高校主题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组长甘晖、党委副书记高浣月出席会议。第四巡回指导组副处级干部刘金艳、校部机关各部门和院系主要负责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高浣月主持。

胡明围绕坚定“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的理想信念、坚持“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问题导向、坚定“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政治定力、努力实现“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奋斗目标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胡明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矢志追求,是贯穿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鲜明主线。要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领会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对照主题教育的总目标,把握好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具体体现,深度把握其内在的规律性、逻辑性和一脉相承的关系,把党的初心和使命积极转化为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精神力量和实际行动。

胡明指出,要做到“三个准确把握”,坚定“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要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的统一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要求。其次,要准确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度评价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概括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鲜明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指出了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再次,要准确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具体体现。作为以法科为主体和特色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我校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但始终初心不改、使命不渝。要坚持把初心和使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卓越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推动国家法治昌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及生态文明,并在加快“双一流”建设、促进内涵式发展中不断守正创新、发扬光大。

胡明指出,要做到“八个聚焦”,坚持“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问题导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在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的同时,对照社会主义政法大学建设的要求,还要清醒地认识、分析当前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管理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胡明强调,要做到“五个坚持”,坚定“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政治定力。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这是“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这一前提;坚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基础;坚持推动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坚持深化综合改革这一关键。同时要从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坚定“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

胡明指出,要做到“八个必须”,努力实现“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学校迈入了法科强校建设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和战略挺进期,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结合巡视反馈意见抓好整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整改,在法科强校建设的进程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必须下更大力气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固本强基、全面过硬;必须下更大力气加快学科建设,重点是优势引领、打造特色;必须下更大力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是以本为本、强研促优;必须下更大力气提高科学研究水平,重点是瞄准需求、突出贡献;必须下更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提升层次、引育并举;必须下更大力气促进对外交流合作,重点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必须下更大力气加强科学管理,重点是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必须下更大力气改善民生,重点是以人为本、内调外争。

胡明强调,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智慧和力量统一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法学教育不懈奋斗。

高浣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胡明书记的党课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学习收获,谈了对“初心”和“使命”的感悟,阐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讲出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和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既有理论的高度、深度,又有丰富的事例和数据,这对于今后如何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更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高浣月要求,与会人员要继续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党员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领悟和解释问题结合起来,把理论拓展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强化实践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长马怀德主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工作要求,10月29日下午,校长马怀德以“强化实践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题,主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党委副书记高浣月出席并主持会议。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比较法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芳以及80余名师生代表听课。

马怀德围绕当前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形势与问题、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如何强化实践育人、如何突出我校法治人才培养的特点满足社会需求等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

马怀德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经历了数量由少到多、培养范围由窄到宽、培养质量由低到高的快速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人才培养规模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法治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法学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体系不完善、新兴学科开设不足、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知识容量不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有的法学教材内容陈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不够,教育教学内容存在重专业轻思想、实践育人体系不完善、课程不合理、实训实践课程比例低、集中实习落实不到位、实习效果不显著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体谋划,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体现时代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实践育人内容,完善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怀德指出,强化实践育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实践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实践育人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要通过课题研究、体验式调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优秀法治人才筑牢实践基础。强化实践育人是满足社会亟需人才的需要。当下我国亟需培养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要在深化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来加速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马怀德强调,强化实践育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要综合施策。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学科基础。要加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授课老师不仅要完成授课任务,还要通过更加灵活、有效、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提高育人的效果。要编写符合中国特色和国情的专业实践教材。法学教师要加强和实践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把生动的案例和最新的实践经验带到教学中来,达到强化实践育人的效果。

马怀德指出,培养社会亟需高素质法治人才,尤其是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是当务之急。我国每年有近十万名法学本科毕业生、近三万名法学法律硕士毕业生和千余名法学博士毕业生,但与社会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对于如何培养社会亟需法治人才特别是涉外法治人才,马怀德指出,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要适当调整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其次要丰富学生的实践形式,充分利用我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包括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实践交流机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

刘大炜在总结时表示,马怀德校长所讲党课内容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和我校人才培养的责任与担当的角度,对如何强化实践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了系统的讲解和梳理。为学校今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