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人,欢迎回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大人,欢迎回家 > 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在校师生卫生健康行为指南(2020年5月28日第四次修订)

发布时间:2020-06-04

一、在校师生行为规范倡议

三遵守

遵守防疫法律法规 坚决服从学校指挥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不要随意离校外出

遵守校园管理规定 证件在手口罩得有

三自觉

自觉开展体温测量平安校园健康你我

自觉抓紧学习安排做好防控绝不松懈

自觉保持良好心态强身健体规划合理

三避免

避免串门沟通感情线上开会聊天也行

避免滞留公共空间开窗通风神清气爽

避免聚集聚会聚餐错峰安排确保平安

二、在校师生卫生健康生活提示

封闭管理严审核 自觉登记需配合

公共场所扫码入 测温刷卡是保护

注意卫生戴口罩 七步洗手不能忘

餐前便后外出返 内外夹弓大立腕

教室换气勤通风 保持距离少触碰

喷嚏咳嗽有礼仪 肘遮口鼻防喷溅

食堂分餐控流量 自带餐具为环保

均衡营养不挑食 餐食垃圾分类放

寝室卫生需重视 生活物品勿共用

保护视力多运动 规律作息体质棒

遵循防控勤监测 发热腹泻早就医

诚信认真填流调 自我隔离早报告

三、在校师生个人卫生健康注意事项

师生员工应自觉践行《北京市文明促进条例》,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倡导自带餐具,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养成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

1、勤开窗通风,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

2、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有盖的垃圾桶内。

3、严格落实手卫生措施。勤洗手。外出回家、取快递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用餐前后、便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洗手。

4、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密闭场所,减少不必要外出。

5、科学佩戴口罩,近距离接触和处于人员密集、封闭拥挤场所时,必须佩戴口罩。

6、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减少久坐,适度运动以增强抵抗力,及时调整负面情绪。

7、保持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8、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杜绝食用野生动物陋习。

四、科学佩戴口罩指引

(一)为什么要佩戴口罩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可以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人吸入而被感染。飞沫在空气当中的传播距离为1米左右,故与他人近距离(小于等于1米)接触时,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谨记: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

(二)如何选择口罩

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不带呼气阀的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可有效阻隔病原性微生物的污染。棉布口罩、海绵口罩等,达不到阻隔病原性微生物污染。

1.室内、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可不戴口罩。

2.在人员密集场所、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或与他人近距离(小于等于1米)接触时,如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医院等场所,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三)口罩佩戴方法

1、检查口罩有效期及外包装,戴口罩前应洗手,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面,避免口罩被污染。

2、分清口罩的上、下、内、外。浅色面为内面,深色面为外面,有金属条(鼻夹)一端为上。

3、将带鼻夹的部位贴在鼻梁处,将口罩系带套在耳后。

4、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

5、双手食指按住鼻夹,向两侧轻捋,使其紧贴面部。

6、双手捂住口鼻,快速吸气或呼气,应感觉口罩略微鼓起或塌陷,鼻夹及面部两侧无气体泄漏。

(四)佩戴口罩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 佩戴前、脱除后应做好手部卫生。

2、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 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3、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4、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务人员、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五、个人卫生健康行为承诺书

为全力配合我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作为返校学生,我将认真做好科学防护,保持个人卫生,并郑重承诺做到以下要求:

1.自觉遵守《北京市文明促进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

2.做好室内勤通风,加强空气流通。

3.认真做好手卫生:外出归来、取快递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用餐前后、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规范洗手;外出期间可使用含有效成分的免洗手消液或消毒湿巾及时进行手卫生。

4.合理规范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密闭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5.不外出、不聚集:非必要,不出校;不参加集会、聚会,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校内也减少不必要外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6.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7.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9.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杜绝食用野生动物陋习。

 

2020年5月28日第四次修订

编辑 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