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法大

位于军都山下的法大校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距离北京市区四十公里,乘坐公交“进城”是每个法大校园生活的必不可少部分。以致于如何坐最快捷、最方便公交都成了法大学子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法大出行指南》年年更新,从最早黑白的宣传页升级到时下广泛流传的网络微文。公交也已经成为了法大人对于法大在昌平的最深的记忆。

经历在法大二十个的年头,虽然北京城市和公交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学生时代的公交记忆却始终难忘。还记得1997年,受尽旅途的失望和打击后,来到着被誉为“祖国的心脏,首都的边疆”的昌平时,师兄师姐就用略带羡慕的口吻告诉我们,你们挺运气的,走高速“进城”的345支线已开通,无须忍受345路的龟速之苦了。当时听得不以为然,不就是公交车吗?何谈上运气?然而,四年的大学生活为师兄师姐的话做了最有力的注解,我们才逐渐意识到公交对于法大学子的意义。

到校后,第一次领略345支线的疯狂,是在大一的十一假期。当时车站就在学校南门口,就是一个孤零零的站牌和一个石头平台。等车的每个人都遥望着来车的东关方向,整装待发地以期最佳位置冲上车。不过当来的是345路,人群悻悻只有散去,再等着下一次冲锋。而345支线之所以受人关注,就在于师兄师姐说的走高速进城,比345路要快上一个多小时。

那次公交经历真是百味杂陈,没费太大力气挤上公交,但却遭了一路的罪。上车后就被挤在了后门的台阶处,而老式公交的台阶特高,人太多,只有前脚掌踩实,后脚跟直接悬空。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不用抓紧扶牢,因为已经被固定在拥挤的人群中,所做的是随着车身摇摆,随着人群波动而已。

当然为了少受罪,你还可以选择小巴,现在早已绝迹。等车时,不是会有各式各样的小巴过来,售票员探头大喊,北京北京,上车有座,五块一位!上车确实会有座,但可能是引擎盖、马扎、条凳等等。而且你要有耐心,不到车无法再上人,司机是不会开车的。当然由于小巴不打行李票,则是假期返校时,全身大包小包的我们,在挤345支线无望时的最佳选择。当然那时价格也随行就市涨到十块。

当然,对于有月票的我们,小巴只是最后的选择。月票可是学生时代的大福利。手持一张贴照片盖红章的纸板,附上一张类似现在车票大小,标明月份和金额纸条,就能当月十元无限乘坐除6,8,9打头以外所有公交。当时往返进城票价是九块,再随便做个啥车,成本就回来了。而且当时月票防伪没什么技术含量,换个照片可以全员通用。即使不换照片,售票员在人山人海中也很难发现。虽说一旦发现就给予60到300元的高额罚款。但貌似每个人都有过逃票的经历,被查出只是极少数的“幸运儿”。后来,月票也涨到了20、25元,直到现一卡通完全取代了纸质月票。虽然更加方便,但当时甩手出示月票,飘然下车的感觉却真的难以找回。

345支线确实便利,这并不妨碍法大在“乡下”的这个现实。为了“进城”,我们要起得要比鸡早。记得2000年冬上考研辅导班时,一干同学相约五点半起床,在现在的阳光商厦门前(当时还没修好)赶首班5点45的车。还好,人不多,车上还能有些位置,可以补觉。而下午返程则历经挣扎,最好去积水潭起点坐车,还可以有站的地方;而在北郊市场(现在马甸桥西)上车,你会发现貌似年轻力壮的你甚至挤不过七旬老太!345支线往往是在几经努力才关上车门,然后留下一群望眼欲穿的人。而如赶上雨雪等恶劣天气,那么恭喜你中签了。2001年的国考是伴随着飘扬的大雪而来,当时走得早,躲过高速封路,按时到了考场。而傍晚回程时,345支线则在皑皑白雪陪伴下,在昏黄路灯映照下,慢悠悠沿着辅路近十点才到校。当然现在345支也变成了345快,从东关改到了朝凤庵村发车。345路也改昌平北站出发了。

除345支线外,就是早已消失的845路。该车作为月票无效的空调车,从十三陵水库直达北京西站,全程十元。该车平时冷冷清清,鲜有人问津。但一到假期回家立刻爆满,大包小包直接上车奔西站,少了中间换车的麻烦。但该车走高速辅路,途经学院路、西直门,一路拥堵,曾创造过五个小时行车记录。后来845路也做了改进,非空调的大站快车,全程票价4元。但面对后来919路的强势介入,其不得不退出竞争。而919路作为后起之秀,其从最早的一条慢车线,到现在以8字开头的快慢结合,环绕法大南门、北门的多条线路,为法大学子进城提供多种选择。可惜,这些我们上学时都没有。另外记忆中还有奔赴更远“乡下”的314路和357路,但很少乘坐。

作为一名法大学子,公交记忆复杂而多样。最难忘的是又挤又累,还丢过钱包。但也有着欢乐和希望,去游览故宫、颐和园,去清华、北大,去求职,求学,乃至走向全国各地都少不了他。而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自己成为一名法大的教师,记忆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当前新能源出租车、区内公交正逐渐取代黑车,跨区公交直接延伸到远郊区县。地铁更成为了新选择,一期、二期已经投入使用,直达蓟门桥的南延线也已经立项,不断发展的公交让法大学子与外界沟通更加顺畅和更加广阔。

(选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校报2017年2月28日第507期总第913期)

上一篇:在“听风斋”的日子(马涛)

下一篇:相看两不厌,只有军都山(段志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