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党支部建设,积极探索党支部党建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法大党建”现推出“党支部风采展示”专栏,陆续对学校各党支部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推介,切实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本期展示的为科研单位党委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党支部。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党支部努力构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发挥学科优势,力求从学术性、普及性和引领性等多维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树立法治文化传承的法大榜样。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10月下旬,党支部把实地研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师生积极性,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0月23-24日,党支部组织“古北祭先烈,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前往密云北庄镇承兴密三县联合政府旧址、古北口长城抗日战争纪念馆、蟠龙山长城等处研学考察,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与法律史研究院、法学院、科研处、《政法论坛》编辑部、人文学院等兄弟单位30余位师生积极参加。在凝结着北齐、明、近代历史痕迹的长城上,放眼壮丽山河,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和中华民族坚毅前行的精神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带着研学考察收获的鲜活体验,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党支部党员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今后科研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事业当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法史研究中发掘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是我们从事中国法律史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2.积极寻找科学研究与主题党日活动的结合点
党支部把主题党日活动与研究所对于法制文物、法律典籍的学术考察活动有机融合,构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机制。2019年11月,赴太原考察太原水利碑刻以及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基地。2020年9月,在永定河文化博物馆举办水利碑刻展,并参观“平西抗日斗争史展”。2021年5月,党支部申报学校党委“教师观世界”项目,赴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中共豫西特委旧址、一拖东方红农耕博物馆等红色纪念地实地研学,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汉函谷关遗址、千唐志斋、洛阳博物馆等地进行学术考察,在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长河中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道路”、探索构建“中国模式”的文化要义。2022年4月,党支部法律文献学专业老师赴延庆考察,并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3.坚持发挥学科优势、凸显专业特色
党支部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在线上,支部党员李雪梅教授将过去二十余年收集、拍摄于全国各地博物馆的法制文物、照片等系统化、专题化,党支部于2018年开始建设“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2019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法制文物日历”,每天发布一件(或组)法制文物,至今已逾三年,阅读量达到23万余次,该成果于2021年度荣获中国政法大学“十佳校园文化品牌”。在线下,向师生、大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于校内外举办汉碑拓片精华展、古代诏令制诰展等,通过文物这个媒介,把学术成果以鲜活的形式传递给社会,从传统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线上线下法制文化宣传平台的建设过程,也为本校思政课、中国法制史等相关课程提供了丰富素材。
4.创新党史学习方式,讲好法治故事
党支部党员自觉将“四史”学习与法史研究相结合,创新党史学习方式,努力提升学习党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法制文物日历”栏目推出“百年法影”系列,以一日一物的精美图片和凝练文字,构筑百年法治建设的曲折与辉煌。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共同推出为期一个月的《百年法治文物展》,以近300件文物生动展示我国百年法治历程,同时培训学生志愿讲解员,使“四史”教育入脑入心。自“百年法影”上线以来,阅读量达81386次;自《百年法治文物展》开展以来,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媒体对其进行宣传报道,阅读量达40余万人次;志愿者为师生讲解60余场次,观众留言近百条。学校党委书记胡明高度评价此次展览活动,表示这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将“四史”学习与法学教育有机融合,在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的同时,将法治精神和法大传统、法大特色紧密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理念、培养法治人才。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党支部积极探索政治理论学习、党建工作、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机制,把党史学习融入法史研究,并努力探索具有法大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