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张晋藩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 > 正文

【法制日报】张晋藩:但开风气不为先

来源:法制日报  张晋藩   发布时间:2010-10-21

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法律史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法律史学的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等。

10月17日是法律史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张晋藩老师执教六十周年和八十大寿的庆祝日,更是中国法律史的纪念日。

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法学家,张晋藩老师已经在中国法律史学的园地里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地耕耘了六十个春秋。他六十载的治学生涯,著述等身,刻画出了新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轨迹;他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开风气之先,也见证了新中国法律史学由奠基开创到发展兴旺的艰辛之路。

六十年风风雨雨,张晋藩老师以其高尚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以其坚毅的性格和辛勤的劳作,铸就了一代学术大师的风范。他曾在新中国法律史学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招收了第一届法律史学博士生、第一届博士留学生、第一届论文博士生,创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法律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中心。

张晋藩老师虽年至八旬,但思维依然十分敏捷,步履依旧矫健,对中国法制史学仍然一往情深。庆典大会上,他身着红色的唐装,深情款款地对各位嘉宾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他说自己是“但开风气不为先”,希望有更多的人走到他的前面。

史与诗的人生

一部“史与诗的人生”短片,勾勒出张晋藩老师非常清晰的个性人生。

熟悉张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气质儒雅,风度翩翩。他的学生通常呼其“张晋藩老师”,大有古代书院私塾遗风。这与张老师怀持的中国传统文化情节,与他追求的史诗和谐的人生境界与人格特点息息相关。

张晋藩老师还是一个诗人。他至今保存下来的诗稿约有二百余首,其中多数是没有发表的。每次外地讲学或度假回来,他总要拿出刚写的诗作给去他家的学生看,一边深情吟诵,一边略作解说。诗很美,而且往往意境深远,再配上俊秀飘逸的小楷书,真是诗情画意,美仑美奂之极!他的诗或抒写祖国大好河山,或描画异域风光人情;或阐发怀古之情,或品味人生之乐;或关注民疾民瘼,或冀望国兴国盛。

新中国成立前前张晋藩老师在旧式大学读文学,文史不分家,对历史的爱好依然如故,但这时吸引他的已经不是情趣横生的历史故事,而是对中华民族兴衰之由的探索。1949年张晋藩老师到华北文科大学学习,1950年被分配至中国人民大学读中国法制史专业的研究生,1952年留校任教。当时有的同学认为这门学科还待创立而又冷僻,颇有些为他惋惜。但张晋藩老师却感到投己所好,十分惬意。自那时起他遨游于中国法律史学的海洋近六十年,从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认为正确地诠释历史,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乃每个读书人起码的道德良心,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1966年刚开始,张晋藩老师就因为撰写《科举制度史话》,被《人民日报》点名,一夜之间变成了“三家村的喽罗”。形势十分严峻,灾难似乎就要降临。一天,张晋藩老师从外边回来,母亲告诉他,来了几个学生叫他到学生宿舍去。张晋藩老师立即感到很紧张,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学生宿舍,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对他说:“张老师,您别怕,您怕什么呀?您不就是写了那本书吗?”学校里没有一个学生贴张老师的大字报。

正是得益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张晋藩老师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行,张晋藩老师才最终幸免于难。是学生的保护让张老师深切感到,只要是认真付出了心血教授学生,他们肯定会给你最好的回报。同时,他也坚定了育人治学的决心,以一颗赤诚之心来对待教育,这一教就是六十年。

世纪之作问世

六十年以来,张晋藩老师以其饱满的学术热情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为尊重历史而研究历史,为激发民族自豪感而振兴祖国法律史学,为中华民族复兴而重塑中华法系,这些情结贯穿着张晋藩老师为新中国法律史学开创和发展而砥砺奋斗的一生。

在1979年以前,世界上曾经召开过三次中国法制史国际研讨会,但都没有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这大大触伤了张晋藩老师的自尊心。张晋藩老师认为,除去当时的政治气候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作出为世界所瞩目的成就。

1979年秋,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时,为恢弘法制史学界的志气,创造争雄世界的业绩,张晋藩老师提出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专著的设想。在大会上他慷慨陈词:“外国学者热心研究中国法制史是值得欢迎的,对他们的成果应予重视。但我们自己更应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激起奋发图强的雄心。30年代我国爱国的历史学家为了夺回汉学中心,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造就了一代卓越的史学家。今天面对尖锐的挑战,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前人的成果,甚至让我们后代向外国学者学习中国法制史,那岂不是一种罪过!因此编写出中国法制史多卷本,是时代的需要,斗争的需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这种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下,由张晋藩老师任总主编、集中了当时国内法律史学界几乎所有学术力量参加的《中国法制通史》,历时19年,终于在1998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书十卷本,五百余万字。期间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张晋藩老师锲而不舍,遇挫弥坚。他为新中国法律史学所作出的奠基性、开创性工作,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敬重。

《中国法制通史》是对近百年来法律史学研究的全面总结,堪称法律史学的世纪之作。台湾学者黄静嘉曾经如此评价:“煌煌巨著,字字珠玑,总结历史经验,以现代社会的科学方法检讨中国固有法制传统,如此名山盛业,当足以辉耀千古。”2000年4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3位教授访问意大利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名校比萨大学时,送给主人的礼物便是这套《中国法制通史》。对于这部探索和总结中华数千年法制文明史的鸿篇巨著,意大利教授们倍感珍贵,誉之为中国的《查士丁尼国法大全》。

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张晋藩老师虚怀若谷,他常说:“如果说法律史是一座宏伟的殿堂,那么我正凝望着这座殿堂的门楣载欣载奔”。张晋藩老师时时鼓励学生们赶超他,2002年他指导的34篇博士论文的精粹摘要结集出版,张晋藩老师名之曰《青蓝集》,正是取之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而《青蓝集续编》也即将出版。

张晋藩老师六十年的学术道路和敬业精神诠释了这样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于事业中追求真理,于探索中品味人生。张晋藩老师“读书以荷世,明理以悦心”,淡泊名利,深得读书三味。

对张晋藩老师治学影响至深的是他儿时读过的一本《居里夫人传》,这本伪满时期东北出版的书,张晋藩老师至今尚记得它的翻译者叫白光。他被书中居里夫人那种珍惜点滴时间,知难而进,刻苦勤奋的探索精神所震撼,极大地激励着他孜孜求学,一生不敢稍懈。

张晋藩老师的勤奋在学术圈中是闻名的,也令弟子们望尘莫及。六十个春秋如一日,基本上每天工作时间都在七八个小时左右。近年年事渐高,医生嘱咐不能过于劳累,但他每天的写作也仍保持在四五个小时以上。总是有人劝他不要太累太苦,如今早已著作等身,功成名就,该颐养天年了,何必再自讨苦吃。每当此时,张晋藩老师总是悠悠而笑。“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唯真志于学者,乃能忘其苦而知其乐也。”熊十力此言甚得张晋藩老师之心。

在担任长达十余年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期间,张晋藩老师主张建立一种兼容并蓄、博取众长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他任职期间,每个研究生每年都有经费参加至少一次学术会议,学位论文的调研费用全部支付给学生使用,而且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外语,两人发给一台收录机。至今中国政法大学1986届和1987届两届硕士毕业生追忆此事,还沉浸在无限欣慰之中。

原文链接:【法制日报】张晋藩:但开风气不为先(文章发表于2010年)

编辑 彭上尚_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