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时代青年法科学子的使命和担当”暨纪念“五三”讲话三周年法科研究生网络理论研讨会举行

来源:学生处   5-8   阅读:
T AAA

2020年5月6日下午,“新时代青年法科学子的使命和担当”暨纪念“五三”讲话三周年法科研究生网络理论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举行。会议重温了总书记的五三讲话精神,并结合当前的疫情防控从多个角度对会议主题“新时代青年法法科学子的使命和担当”进行了深入讨论。

副校长李秀云,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黄瑞宇,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承韪,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培养办主任肖宝兴出席会议,全国知名高校以及政法院校法学专业研究生代表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学》《公共精神》学生编辑参加会议。这些研究生代表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法学院,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甘肃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山东政法学院等知名法学院校。会议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张永然主持。

刘承韪在致辞中表示,总书记三年前的讲话对法治事业的建设意义非凡,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人才培养、领导干部学法以及人才成长和成才四个方面都应该有机统一到全面依法治国这个核心议题中来。高校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近年来,法大通过全面修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开设法学系列核心课程,打造25大课程体系,以此来培养未来的法律人才。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法学青年就是法治的希望,希望青年学子在面临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主会场的研讨中,参会的各高校研究生代表陆续发言,一些同学从个人层面、青年群体的层面乃至国家层面表达了自身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所思所想,以及如何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明确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有所实践。一些同学紧扣当下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角度分享了自身的启示与思考,发表了青年学子应如何切合时代主题,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法治人才的感言。还有一些同学从自身专业出发,结合社会主义生态法治建设、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刑罚执行领域、检察建议制度发展与完善、基因编辑技术规范化管理等专业问题作了发言。

张永然对各学子在主会场的发言做出了肯定并表示,学校将借此形成长效机制,将理论研讨打造成全国法学研究生的学习交流平台,把对“五三”讲话精神的学习和践行融入全国法学研究生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中来。

随后,与会研究生就“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代法科学子的责任使命与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思考与中国经验”三个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同学们都进行了优秀发言。

一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人,必将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

——苏晖阳(北京大学)

时至今日,在我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依次递进的链条依旧熠熠生辉。正是由于心中怀揣着平天下的使命感,才不断激励着个体以更加严苛的标准约束自己,并朝着仰之弥高的目标付出坚持不断的努力。

——费宇(北京师范大学)

总书记为法治命题赋予了宏大且多元的意义,其中我认为,一个共识是明确的,那就是未来中国,一切矛盾的化解都将沿着法治轨道而行进。因此不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抑或是我们自己将经受怎样的考验,都应始终坚信,市场化、法治化永远是前行的方向。

——邵昱飞中国政法大学

法律是一门关乎公平的艺术,平衡各方利益,以求不偏不倚的结果。

——刘舒(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学子、吉林大学法学人愿与全国高校学子通道而行,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勇于担当重任、开拓实践,做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功立业,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在地理分镜中农放飞青春梦想。

——宋思扬(吉林大学)

法海汤汤,珠玉在前,唯有奋桨不息、凿掘不止,方能锦绣其后。

——王瑞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当代青年除了深刻认识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外,更需要的事拥有把使命抗下的担当。这种担当是甘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甘将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相联系,于时代潮头舞动旌旗,于改革深水上下求索。

——尹国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时光飞逝,转眼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已经过了三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母校汇聚全国法学精英,正在书写以“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为主题的,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的法治理论建设“答卷”。作为国际法学子,时代也要求我们奋发勇为,书写一份中国积极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加快国际法治进程的新答卷。

——李晓瑜中国政法大学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