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白罗米:“中国姑娘”和她的中国故事

来源:新闻中心   11-19   阅读:
T AAA

【人物介绍】白罗米(Luminița Bălan),中国政法大学共建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布加勒斯特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翻译家。2019年9月,白罗米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政府友谊奖”,白罗米教授不仅个人学术成就突出、社会声誉斐然,而且对华友好,长期致力于推进中罗文化、教育、文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自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共建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以来,白罗米教授一直致力于扩大孔子学院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为中罗文化交流和汉语在罗马尼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通讯员 刘婧星)北京时间2019年9月30日,我校共建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白罗米教授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中国政府友谊奖是由中国政府颁给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

亲朋好友口中的“中国姑娘”

上世纪70年代初,罗马尼亚政府决定选几所小学进行外语试点教学,白罗米所在的小学恰好成为唯一的汉语试点学校。因此,七岁的她便开始接触到了汉语。从小学到中学的七年里,白罗米每周都会上一次汉语课,她并不知道这堂汉语课日后对她造成的深远影响:大学选择汉语专业、成为翻译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可以肯定的是,儿时汉语课上被激发出来的那股热情,伴随了白罗米的一生。而她,也从此成为了亲朋好友口中的“中国姑娘”。

方块字里有乾坤。初学汉语的那些年,白罗米开始领会到汉语写作的魅力,以及中国美不胜收的河山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曾读过的每一本书、翻过的每一本杂志,都会将中国的方方面面呈现在我面前,全都是我视若珍宝的重要财富,隐藏着通往神奇世界的路径。”汉字的横平竖折、汉语的抑扬顿挫,无不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白罗米坦陈,她早已爱上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

在中文系学习期间,白罗米最感兴趣的是翻译课,这门课程帮她掌握了中罗双语互译的专业知识。求学期间,她还迷上了中国古典哲学,并学习了文言文。毕业之后,她成为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师,专门讲授汉语。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她开始尝试与恩师一同翻译《庄子》。在这个过程中,白罗米惊喜地发现,除了汉学家和学习汉语的人以外,还有许多罗马尼亚人对于学习中国文化也很有兴趣,想要了解更多道家和儒家等诸子百家的著作。

翻译作为中华经典之一的《庄子》,对于当时刚毕业不久的新人白罗米来说,确是一项需要很大勇气和努力的工作。然而,凭借着白罗米的坚持和探索,经过20年的辛勤工作,包括翻译、调查研究大量概念和关键词的含义、查阅无数中西方注释,《庄子》的罗马尼亚译本终于在2009年由人文出版社出版。

在此过程中,白罗米曾不止一次怀疑和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幸运的是,她从这个浩如烟海的文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并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不畏艰难的精神。中华文化的精髓逐渐融入白罗米的生命。每当她面对困惑和担心时,那些中国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的英雄总会不断地在她眼前闪现。白罗米下定决心,成为一位在汉语作品翻译领域出色的译者。

2012年,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罗马尼亚读者中引起了轰动。同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白罗米也借机与人文出版社继续合作,翻译两本莫言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2014)和《酒国》(2015)。译成后,这两部作品广受读者们的认可,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身为翻译家的白罗米始终不曾停止前进的脚步。总结作为译者的经验,她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学虽然在过去几年受到罗马尼亚社会各界的欢迎,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位真诚又实干的“中国通”,不仅亲自翻译诸多汉语著述,更表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从事翻译工作,并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作品。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和布加勒斯特大学联合开办了孔子学院,白罗米担任罗方院长。她曾说过,“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我一直都很遗憾我一个人的力量无法让更多的罗马尼亚人接触到汉语,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了解更深的中国文化内涵。”孔子学院的建立,则让更多罗马尼亚民众有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机会。


布大孔院成立之后,白罗米积极投身于孔院的建设和汉语教学中,她非常开心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来自法大的优秀的中国同事来同她一起在布加勒斯特推广汉语与中国文化,大家也共同见证了布大孔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进步与成就。短短的五六年,通过白罗米与来自法大的中方同事们不懈的努力,布大孔院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中华文化推广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在布大孔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三个孔子课堂、31个教学点,教学点遍布首都及周边主要城市,累积注册学员4000多名,现有学员1200多名的优秀孔院。2016年,白罗米又成功推动了汉语进入罗马尼亚国民教育体系,为汉语教学在罗马尼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白罗米对此欣慰地说,“这是我探索中文荆棘之路上获得的最大宝藏。”

作为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白罗米不仅在汉语教学领域深耕细作,还组织了一系列以中国当代文学为主题的辩论会,促使来自各行各业的罗马尼亚群众关注中国及其当代社会。

白罗米带领布大孔院的老师们,从积极探索文化活动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到最后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文学特色”之路。他们积极帮助组建中罗翻译团队,翻译中国当代小说,组织中国小说罗语版发行仪式和研讨会,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中国出版集团到访,布大孔院成为了中罗文化交流中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白罗米深信,布大孔院能够作为中罗文学交流的桥梁不断发展,继续开拓进取,取得更多成就,扩大中国文化在罗马尼亚的影响力,为中罗两国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在与白罗米共事过的教师们眼中,她是当之无愧的“中罗文化交流的使者”。来自法大的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立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了一个动人的细节:当地时间2019年6月15日下午3点,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赵丽宏访问了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为孔院教师和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们带去了《我和诗歌》文学讲座。白罗米教授一直担任讲座的翻译,现场突发低血糖,大家才知道她因为当天行程太满,为了给大家提供翻译已经顾不上自己,一直没来得及吃饭。

在布大孔院汉语教师志愿者、我校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周子静眼中,“白罗米老师平易近人,她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她。”但好相处的白罗米也有严肃的一面,有一次一位教师志愿者忘记了自己的上课时间,让学生在教室等了二十多分钟,罗米老师得知了这件事情后,对那位教师志愿者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告诫了所有老师,“要牢记自己的教学时间,要尊重学生。”同为汉语教师志愿者,也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崔红丽意外在图书馆发现白罗米翻译的书,而白罗米都是谦虚地摇头,认为自己翻译得不行。白罗米几乎每晚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偶尔跟大家开玩笑,“我又变成可爱的大熊猫了”。细致的态度和随和的性格,让同事们觉得她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殊荣,正在情理之中。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引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意即国与国友好交往关键在于人民友谊是否深厚,而建立深厚的人民友谊,重要的是民心相通。白罗米作为布大孔院的外方院长和布大中文系教授,她的翻译经历和汉语教育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在罗马尼亚地区的传播,真正做到了让罗当地民众“足不出户,便知中国事”,促进中罗两国人民的“民心相通”。

多年来与汉语结缘的经历虽已开出绚烂的花朵,想来当初也是浸透奋斗的泪泉。白罗米始终此心不悔,笔下的回顾是她心路的真实写照:“或许我一开始确实是选择了一条满布荆棘的艰难之路,但每当看见自己的努力成果,我就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且我相信,每个与中国结缘的人都将从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不可思议且无穷无尽的宝藏中获益。”

编辑 陈睿 封面图/陈韵如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