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一路上,挥洒的青春

缪茵渊   6-13   阅读:
T AAA

从昌平校区到德胜门的距离,对法大学子来说,是一个特别的记忆。刚入学我们就了解到,坐上345快,坐上919支6,短则四十五分钟、长则一小时的车程能将我们驮到市区二环。如果没有这段距离,如果没有这段车途,我的大学生活可能是另一番模样。

对这段距离,先是抱怨。

大一跟学校在海淀的老乡们玩那些古迹时,颠簸了一路才到故宫的我,玩至尽兴想接着享受后海的夜景,却不得不因为回昌平的末班车即将启程而落寞离去。老乡们身处海淀,尽管感慨声中透露着惋惜,却不能全面解读在我们昌平求学人的内心活动。大二时做志愿者,服务基地在朝阳,真正到了德胜门再倒到东五环开外,一半的体力离开了我。大三时和好朋友相互勉励着,咬咬牙报了个新东方周末双日班。周六饱尝旅途之苦后,周日还得真真切切地再来一遍重蹈覆辙。参加法律诊所去研院值班那一阵子,工作日走在这段距离上,堵车的滋味让我们学会直接把早餐挪至研院食堂享受。

慢慢地时间久了,我才发现,这段距离也给了我、教会我很多。

正是有了这段距离,我的大学生活才能落脚在昌平,这个填报志愿时选择北京的大学所意料不到的地方,这个四年后会让我们感恩和怀念的地方。这个安静远离喧嚣利于读书读书、观察、思考的地方,值得我对“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这句话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正是有了这段距离,才令我更加珍惜进城的时光,尽情享受与同学朋友的出游和聚餐,用心倾听自己辛苦奔波而来的新东方课程的现场版。

更重要的是,这段距离让我更了解昌平,也触摸到北京这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更多面。除了旅游团脚下的京城名胜,除了电视画面里朝阳CBD的繁华,走在昌平府学路这些街道上,偶尔可以让我想起家乡小镇的恬静生活,带给我若干熟悉的味道。虽然昌平正越来越像城区一样变得愈发热闹,但我的四年里的昌平的模样,却一直很清新一直很温暖。

在地铁昌平线开通后,很多同学不再眷恋345或919,而我们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在从市区回昌平的公交车上,听闻有三两堆人也在热烈地探讨明天某位名师课的占座计划,抑或说着要想在南方风味带点什么回宿舍。其实,公交一族本身也在经历着变化。919支1变成了888和881,919支6变成了886。尤其是886,被我们戏称为“拜拜喽”,坐上她无论进程还是回城,都可爱地代表着出发。这些线路名称的改变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是有关这条线路上的细微变化都牵引着我们对学校的记忆,对大学伙伴的记忆,对在这生活了四年的昌平的记忆。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