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3月19日电(王博 秦淑娇)3月兰州多雨雪。16日略显清冷的清晨,位于兰州市区西郊的甘肃农业大学校园里,就要在今年毕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李飞(化名)揣了个馒头走进图书馆的自习室继续准备毕业论文。
还有很多同学在为找工作奔忙,去年已经奔波小半年的李飞,工作的事已经尘埃落定。去年12月,他和一家浙江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求职的万般艰辛在那一刻化成无限唏嘘和感慨。
回顾那段找工作的历程,他总结了三个感悟作为人生第一堂社会课的收获。
感悟一:10份简历才能换来一次面试机会,成功出现之前,你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为了这场招聘会,一身行头就花去我将近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有彩印简历的费用算下来也要100来块。”李飞手捧着厚厚的一摞求职简历来到兰州交通大学的招聘会现场。
穿梭在会场内,几经辗转,他手中的30份简历全部投出,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只有3家企业通知我面试。10份简历换一次面试,概率也太小了。”他说,“面试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是,“成功出现之前,你总得大海捞针。”
感悟二:农业大学的机械专业太不“专业”,碰壁要有心理准备。
李飞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他看来,“这一专业的就业面很宽,从事机械行业工作,如零件厂,机床厂,设计院等企业都可以。”结果在交大招聘会上却遇到麻烦。“企业一看我是农大的直接摆手不要。”
李飞明白,“这也怪不得人家单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甘肃农业大学这一农科闻名的院校来说,本身就不够抢眼。竞争力自然比不过工科院校。”
李飞碰到的这一情况,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竹梅认为并非鲜例,“现在各类大学都开始向综合型靠拢,后果只能是部分专业处于尴尬境地,这在就业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农业大学开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本身听上去也不够专业。”李飞说,“找工作时对这一点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感悟三:理想能进现实,挫折也有晴天,关键是找到和现实的结合点。
招聘会无果而返的李飞,来到甘肃省高新技术人才市场,硬着头皮,跟随着拥挤的人群,他浏览了一下招聘的企业,大都招低端技术人才,工资待遇也很低,“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然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还是投出了两份简历。但当被企业问及是否愿意去海南工作时,他又纠结了。
求职已过去了两个月,“找份满意的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几度碰壁后的李飞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求职之路。专业的优势不强和学校的牌子“不亮”可能是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他理想中的求职方向才真正是他不能“入围”的原因。
于是,李飞对理想进行了重新规划,不再苛求专业对口和兴趣。“我有个同学是学新闻的,但就没有干本行,而是选择了苏宁电器的采销工作,待遇还很不错。”
几度权衡之后,李飞决定先就业,减轻家里的负担,然后再去考虑专业对口和兴趣。终于,李飞在甘肃农业大学12月的企业专场招聘会上迎来了求职的“春天”——他成功签到了浙江同星制冷公司。虽然这份工作并不是他最初的“理想型”,“离家远,也不是很稳定,但总算不用再靠家里了。独立是第一步,其他的等站稳脚跟再说。理想离现实总是一步之遥,但也只有照进现实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