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文化,更爱学术的陈银君

学生处 2016-02-27

阅读量:

编者按:“榜样法大”暨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是由学校组织的面向全体师生的重大活动。典礼全面表彰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竞赛优胜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退伍优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先进班集体等各类荣誉获得者。为充分表彰先进,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成才信念,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营造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良好学风,学校组织开展“榜样法大”优秀学生事迹系列专题分享活动。

个人简介:陈银君,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发表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1篇,核心期刊译文6篇。读研期间,她积极参与“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翻译论坛的主题报告,并提供会场口译服务,帮助采访联合国与会官员等;在面向留学生的茶文化课程中,她用英语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自信而从容地介绍给世界。从军都山下到小月河畔,一路走来,她说:自律即自由,只生欢喜不生愁。

放下目的,享受学习

2013年9月,她从职场回到母校法大,倍觉珍惜,研一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专业知识上。为了学习而学习,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快乐。研二,课业负担不重,她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实践。无论是写作或者翻译论文,心中所想是尽最大的努力,看看自己能走到哪一步的极致,放下目的,享受学习。

法律翻译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语言的翻译,要求译者行使充分的理性和足够的勤勉。每一次翻译其实也促使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认真投入地学习法学和其他知识。比如,法律翻译中常常涉及一些拉丁词汇或格言的引用,于是她专门去人民大学旁听初级和中级拉丁语的课程,多多益善;网络公开课程《逻辑学》和《公正》加深了她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尤其是逻辑性很强的英语语言;为了更好地了解中文的“形散神不散”,研一她每周去北大儒藏中心读《十三经注疏》。如此发达的网络时代以及首都如此丰沛的文化资源,让她觉得学习甘之如饴。陈银君认为我们需要做的,可能是放下过于务实的功利目的,多一点自律和坚持,享受学习的快乐。

多一分勤勉,只为心安

研究生期间,外国语学院的同学都会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进行会务工作和口笔译翻译工作。除书面翻译论坛的主题报告以及各国与会代表的论文外,也提供会场口译服务。记得2013年10月底,在忙碌的会议现场,她被临时指定为《法治周末》的两名记者采访时任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条约事务部主任的约翰·桑德奇先生提供英汉交替传译。

陈银君回忆说虽然是英语专业出身,但平时训练几乎都是笔译,突如其来的口译任务让我措手不及。整个采访过程大概持续40分钟,桑德奇先生非常友好,但那场口译自我感觉并不理想。采访结束后,我主动向《法治周末》的记者要来了口译的录音文件,连夜听录音、做翻译,交稿的时候筋疲力尽,但内心很踏实。回想此事,我感谢当时自己及时地争取了事后听译的机会。事实上如果出版的是现场译文,对论坛或报社而言无甚影响,一篇学生提供的口译采访稿,埋没在浩如烟海的报道之中,这个世界并不关心。但是我关心,我要对自己负责,觉得应该做到更好,也应该合情合理地为自己争取能够做到更好的机会。如果当时没有追要录音文件、多尽一分勤勉,我的内心会是愧疚的。几天后,《法治周末》的记者寄来了当天的报道,一个小小的惊喜是她很友善地帮我署上了译者名。想起查尔斯·兰姆说过:“不欲人知之善,却不经意为人所知,乃是最大的喜悦。”

去吧,尝试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研二期间,课业相对轻松,时间比较自由。陈银君希望有更多的尝试,视野延伸至专业以外的学习,于是去校外参加了几门有趣的文化课程,包括书法、陶瓷和茶艺课,并且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中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证》。她认为证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练字、拉坯或行茶的过程带给她一种沉静下来专注做一件事的愉悦和满足。这其实和翻译非常相像,磨手艺,磨文字,磨心性。

2015年上半年,她参与了一门面向国际留学生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学生的茶文化普及课程,担任助教,能够很好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英语介绍给世界。课上大家不仅对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史兴致浓厚,还热烈地讨论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的下午茶、肯尼亚和印度的茶园等等。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成为了好朋友。课上一个加拿大留学生说,你们中国人喝茶常常发出很大声音,感觉很rude。陈银君回答他,这个叫啜茶,人体舌头的各个部分对酸甜苦涩鲜咸的敏感度不一,啜茶恰恰是能让整个口腔完全地感受茶的滋味,也是对茶叶这种自然生命的尊重。他听了非常信服,“Well, I take that and I’ll explain that to my Canadian friends.”

茶课对陈银君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尽己所能地帮助减少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自信而温和地树立起新一代中国人的形象。我相信,全世界的人性是相通的,只要真心交流,方式得当,世界和而不同、相互尊重是完全可能的。茶文化对我自身更深的意义是,志于道,游于艺,知行结合,去践行茶道中自我精进的要求,这一点在学术以及人生路上也是如此吧。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专题策划:学生处 新闻中心 设计制作: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