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渺小 终于强大|国经13级杨育晗

学生处 2016-12-28

阅读量:

编者按:“榜样法大”暨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是由学校组织的面向全体师生的重大活动。典礼全面表彰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竞赛优胜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退伍优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先进班集体等各类荣誉获得者。为充分表彰先进,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成才信念,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营造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良好学风,学校组织开展“榜样法大”优秀学生事迹系列专题分享活动。

个人简介

杨育晗,国际法学院2013级本科生,专必平均分88.72,绩点4.89,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竞赛优胜一等奖学金,目前已保送至我校国际经济法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多项国家级和国际级学科竞赛并斩获优异成绩,如2014年“中国WTO模拟法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最佳书状奖、团体季军;第十三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团体第三名,并代表学校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第23届Willem C. Vis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2014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北京市三等奖;第四届“图书馆杯”北京大学生英语口说大赛本科研究生组最佳口语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她用拼搏与奋斗记录着最美的花样年华。

积以跬步,至以千里

“机遇没来的时候,要勤于积累,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要善于等待机遇,勇于行动,敢于出击,一个行动胜过千万种设想。一生中能改变命运的机遇不多,事前无须惧怕,事后不必后悔,人生就是对错纠缠,不必难以释怀,贵在参与,祝你成功!”大学入学时家人的一条短信,一直被保存到现在,未曾想到,这短短的几句话竟成为她大学四年来不断前行的力量。

初入大学参加讲座时,听着台上优秀的师兄师姐侃侃而谈,在羡慕之余,台下的她暗暗下定决心也要像他们一样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富有意义。学习法律的道路十分不易,这门学科冷静而又充满智慧,要求懂得聆听、独立思考、理性分析、不偏不倚地评判事物,因此必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打牢自己的专业根基,同时开阔视野,锻炼自己的法律思维。于是,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她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并成为《学术法大》的一名编辑,从竞赛和学术两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这种勤于积累的态度让她逐渐体会到法律这门学科的魅力。

不动之石,必生青苔

她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发现几乎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各种各样的竞赛中度过,特别是当多个比赛的时间很不巧地重叠的时候,时常凌晨四五点钟起床,等待寝室楼门开启,在四周还是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踏上去往学院路或者市中心某地的旅程,在紧张忙碌了一整天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踏着月色,匆匆坐上最后一班公交车,然后安心地轻靠着车窗,为自己又一次独自在夜晚横穿了将近半个城市而骄傲不已。各种忙碌的日程也许会打乱原有的计划,但当一个个挑战接踵而至,当她不断跨过坐坐山峰,心灵上的收获远比肉体上的疲惫更多。

在各种各样的竞赛过程中,压力固然会有,失败也是常客,但是太阳升起前的黎明往往最为黑暗,她一直认为乐于挑战是一种生活态度,她学会与压力做朋友,学会拥抱种种不确定性,并在周而复始的忙碌生活中不忘初衷,不断发掘潜力、实现价值。

始于渺小,终于强大

在大学校园里,面对如此多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勤奋优秀的同学,她也会感到十分不足;面对各种各样的机遇和诱惑,她也时常难以分辨和把握。但尽管如此,她却知道应该成为怎样一个人:永远知道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应该珍惜什么,应该无视什么,不轻易颓废,不满腹牢骚,不吝惜同情的眼泪,不为别人的目光改变自己的初心。胡适先生曾为大学毕业生赠与了三味贴身“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三是总得有一点信心。靠着这三味“药方”,从对法律一无所知到如今选择法律作为未来的研究对象,一路走来,她越感受到身心均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专题策划:学生处 新闻中心 设计制作: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