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午餐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授午餐会 > 正文

【教授午餐会第24期】张浩军谈“价值与选择”

来源:学生处   发布时间:2021-04-09

2020年11月5日,第二十四期教授午餐会在明法楼401顺利举行。我校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张浩军教授和何佳晨、田昕昕、杜逸飞、林茂盛、万梓奎、刘思睿六位同学共进午餐,围绕“价值与选择”的主题,进行了一场生动又深刻的探讨与交流。

在与张浩军教授随和亲切的聊天中,一场哲学思辨之旅缓缓开启。张浩军教授首先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从小就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资源是稀缺的,有很多价值不容易获得。当我们得不到想得到的价值时,就可能对拥有那些价值的人产生怨恨。怨恨并不是对价值本身的否定,而是对价值拥有者的否定。例如,财富、权力,这些都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价值,当我们得不到或者得到的很少时,就容易产生仇富、仇官的心理。仇富、仇官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喜欢财富或权力,而只是说凭什么别人比我有钱,比我的官大。”这一观念得到了与会同学的赞同,使大家产生了共鸣。张浩军教授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代入到现实社会中,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社会中极端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让大家对社会价值观的基本构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同学们在辩证的思考中看待社会现状。

随后,张浩军教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价值?”。他说,“有的哲学家认为,价值是客观的,是有等级结构的。例如马克斯·舍勒就认为,价值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感官价值,第二个层次是生命价值,第三个层次是精神价值,第四个层次是宗教价值。感官价值是最低的层次,而宗教价值则是最高的层次。伦理或道德便是诸价值之间优先法则的一种体系。”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选择价值呢?张浩军教授接着解释道,“在舍勒看来,人心的秩序和价值的秩序(应当)是同构的。当价值产生冲突时,选择去维护肯定的价值或更高的价值就是‘善’,反过来,宁愿为了获得否定的价值或较低的价值而不惜牺牲肯定的价值或更高的价值就是‘恶’。因此,如果所有人都按照价值的等级秩序去选择、去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善好的生活;如果整个社会都致力于维护这样一个客观的价值秩序,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善好的社会。”

在张浩军教授看来,舍勒的观点有很深刻的道理,但也存在偏颇之处。如果所有的价值都有一个客观的等级结构,都能够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进行排序(例如功利的计算主义)的话,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首先去选择做价值最高或最大的事情?是不是我们都应该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其次做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最后再做最不重要的事情?事实上,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排序方式。而且,即便是同一个人,他的价值观念和排序方式也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社会地位的变化、人生阅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例如,少年时发奋读书,将知识和能力的价值放在首位;青年时,努力工作,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价值放在首位;而在老年时,乐享天伦,将健康和家庭的价值放在首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的排序和选择是主观的。

需要注意的是,价值的排序和选择是主观的,并不意味着价值相对主义。价值本身仍有其客观性。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价值就是客观的价值,是值得所有人去追求和维护的永恒价值。

最后,张浩军教授向各位同学表达了殷切期望。他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认为一件事情有价值、有意义,就要坚定信念,全力以赴,不要因为别人的观点与评判而动摇立场,轻言放弃。此外,我们在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善”、社会的价值。特别是法大学子,一定要努力践行法治理念,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社会创造价值、奉献价值,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价值与选择的完美结合。

教授午餐会是学生工作部和后勤保障处联合推出的一项新型师生交流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二十四期。活动希望搭建师生近距离沟通的桥梁,倡导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畅谈,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实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和“尚学法大”微信公众平台将持续为同学们提供教授午餐会的活动通知和报名通道,并分享相关活动信息。

编辑 黄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