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我代表学院与学校签订了目标责任制任务书。责任书捧在手里,压力在心里,回到学院后召开院务会商讨布置并开展了多种措施。
一、全院动员和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是代表学校进行对外法治教育的学院,其项目类别广泛(包括成人学历类项目、政府等短期法治教育项目、法律资格考试培训项目、网络教育项目等,)项目不同,其管理特点、创收途径、谈判沟通技巧等都有差异。为了更加精准的落实学校目标责任制,且由于新的培训项目负责人都是新人,学院按照法治教育项目类别,分别召开了四场目标责任制动员大会和三场谈判培训交流会议,针对其市场特点,积极交流经验,广泛动员,明确了学院目标,凝聚了人心,提高了士气。目前,已沟通分解完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压实。
二、机制改革与创新工作
(一)改革机构设置,提升人员效率,为完成目标责任制提供基础
为了充分挖掘法治教育市场,院务会商定,根据市场性质,细分建立了不同的法治教育中心。(如:面向短期法治教育项目,由原来的政企中心、司法职业中心,改变为党政干部法治教育中心、司法职业法治教育中心、法商企业管理法治教育中心、律师法治教育中心、国家级法治教育基地项目中心)基本涵盖了所有行业,既有效对接了市场,又有利于培养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服务队伍。
例如,针对原两中心以及网络教育学院人员臃肿的问题,开展人员分流增效改革。在基本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创设了多个市场细分机构,使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二)创新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全国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合作基地模式,为开展综合法治教育项目提供有利条件
为了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5·3”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工作,建立长期的系统化的人员交流和法治教育合作模式,在向校领导汇报的前提下,创新构建了中国政法大学全国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合作基地模式,此模式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原来到校的法治教育培训比较分散、人员规模小、合作周期短,不利于系统化的开展培训,盈利性和规划性也较弱,通过建立合作基地,周期为3-5年,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二是,法治教育合作基地模式下,涵盖了所有的培训项目,打破了原来的单一培训项目合作模式。下一阶段,全院将以此模式为基础,大力开展法治教育综合项目谈判工作。
(三)创新管理机制,有效整合学院现有法治教育资源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打破院领导分工壁垒,大力构建全院一盘棋意识。如,通过基地模式以及组织相关谈判培训工作,使每位院领导包括工作人员都可以进行综合法治教育项目谈判,提高了沟通效率;
2.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创新、融合并举的法治教育模式,促进网络教育学院良性发展。可以低成本的结合线下资源进行线上市场推广,增加创收。
3.在现有机制模式下,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公有单位机制结合的优势。根据项目市场化程度定位,对于高度市场化、竞争激烈的项目,如法律资格考试引入市场化合作机制,市场方做市场推广的事,学院原有队伍结合公有制单位的优势,专门对接公有制单位,进行系统市场开拓;与此同时,由学院自己办理培训,还可以更好的保障培训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4.加大半实体化和实体化合作基地建设,拓宽培训地域
除了前面提到的与政府、法检、企业、律所等单位建立形式上的全国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合作基地模式以外,在符合学校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经相关地方政府等部门审批,在当地建立或合作建立法大全国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地方政府等单位提供必要的场地、用房、资金等资源,也可以由原相关单位运营,法大部分使用,建立半实体化基地,拓宽长期合作培训单位的培训地域选择范围,提升其合作积极性。
(四)借助学校各类法治教育资源,增加创收新途径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代表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院级单位,对于学校原来签订的多项高端合作框架协议,还没有充分进行落实对接。目前,学院正积极和开放办、国内合作处、国际合作处、校友办、以及相关学院等单位进行沟通,积极借助学校各类法治教育资源,在相关协议中增加法治教育对接落实条款。除此以外,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级法治教育基地项目服务中心,与相关学院或部门沟通,积极借助学校拥的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如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培训基地、全国教师法治教育与培训基地、全国法学教师教育与培训基地等,目前已与相关学院沟通并将开展法治教育合作,提升了学校相关基地的使用效率,提升社会效益,并增加了新的创收途径。
(五)大力调研,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构建高端法治教育项目
目前,针对企业管理者、律师等队伍可以进行较高收费的特点,专门成立了(法商)企业管理法治教育中心、律师法治教育中心,定位为市场化部门,进行高端培训项目设计和推广。除此以外,在国际合作处的帮助下,借鉴“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正在设计开发国际化短期非学历法治教育项目,拟在典型国别分别合作一到两所顶尖高校,设计高端服务、高收费的项目,提升盈利空间。
三、积极构建合作、包容、务实、创新的学院文化
努力构建合作、包容、务实、创新的学院文化,才能保证目标责任制和相关改革的实现,才能打破个别存在的保守曲解创新、合作性差等现象。
最后,提出一点建议:呼吁各学院加强合作,特别是对于短期法治教育项目,继续教育学院具有专业化的队伍和成熟的方案,各学院可以进行有效合作,增加向学校上缴的利润,保障培训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