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法大

外界常说,“法大”的研究生院地狭人稠,硬件设施落后,吃住行都差强人意,更有人犀利地将研究生院称作“被工地包围着的学校”。身为法大研究生院的一员,我时常在想,法大真如众人眼中的那般破败不堪吗?

带着这份不解甚至不甘的心情,我开始重新去审视、发现和感知校园里的一切。

作为公认的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法大研究生院的教学质量、科研表现、人才培养等强大的软实力已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然而,真正了解并融入研究生院的人,会更加喜爱这里清幽宁静的气息,会永远难忘这片精致优美的土地。

研究生院北临久负盛名的“燕京八大景”之一——“蓟门烟树”,东沿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小月河、野松林。我眼中的研究生院,是一座静雅秀丽的小城。

忘不了去年11月下旬那场短暂的初雪,那是来自南方的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真实的雪的模样。依然记得那日清晨,我拉开宿舍阳台的窗帘,霎时被漫天飘洒的雪花所惊艳,放眼望去,整个男生宿舍楼的外墙被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晶莹剔透,可爱极了。激动的我立刻飞奔下楼去看雪,那时天刚亮,天气极冷,穿过正在兴建的的图书馆和高耸的女生宿舍楼,就来到了综合科研楼的门廊。

前方的柏油路上依稀可见早起晨读的同学们的身影,我轻轻地踱步而去,向四周远眺,琉璃瓦、砖红墙、结冰的路面、静静的长廊,在冬雪的映照下,白茫茫的一片,显得静默、疏远,不食人间烟火,就像它们原本的样子。

凉亭里坐着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爷爷杵着拐杖,奶奶依偎在侧,用刚在食堂买的热乎乎的馒头逗着身边的小狗,他们就这样恬静地说着,笑着,仿佛一切都是慢下来的,惹得行人艳羡不已。

沿着科研楼的方向,只需几步的距离,就能达到教学楼的右侧入口。此时已临近上课的时段,同学们都加快了步伐,拿着书本纷纷走进教室投入地学习钻研。教学楼的窗门、屋瓦和墙垣都是一式的洁白,显得格外的肃穆、寂然,门墙非常高大,因为大而变得幽深,吸引着莘莘学子那求知奋进的目光。

走到教学楼的回廊处,是几扇修长的门,门外立着几棵耀眼的枫树,树下是一大片青青的草丛,由于冰尚未消去,整个草丛看上去像一条白色的缎带,古朴别致。草丛中夹杂着许多错落有致的黄色枫叶,静静地躺在丛中,枫叶深深浅浅的脉络显得十分清晰,像极了透明的琥珀,使人有着美的悸动,我不小心怔住,忘了时间的流逝。

教学楼对面就是著名的“法治天下”石碑,由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题写,石碑的周围有几棵古树,树叶褪尽,只剩下稀疏的树干,远远望去,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我缓缓地向石碑处走近,不由得被江平先生的科研精神与家国情怀所折服。正是对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期盼,法大人相聚于此,用勤劳与智慧去践行法律人的使命,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书写法治天下的崇高理想。前辈们的高贵灵魂与卓越成就定将彪炳史册,也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法大的未来——去追赶,去超越,去彰显年轻生命的无穷力量。

这就是我们的研究生院,虽然空间不大,但却经过岁月的磨练,成为中国法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虽然外表简朴,但却在高楼琼宇、熙熙攘攘间,独有一片法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永远记得黄进校长在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寄语:时刻秉持“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追求物质上的简单和精神上的富裕。

法大研究生院记录了太多追梦者的花样年华,这座城也承载了法大人生命里很重要的时光,有爱的人和事。无论风雨更迭,世事沧桑,我只知道,离开会不舍,告别后会一生怀念。(本文为校庆65周年征文)

上一篇:相看两不厌,只有军都山(段志义)

下一篇:法大与我三重境(刘婧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