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长马怀德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云上边会

来源:人权研究院  狄磊   10-11   阅读:
T AAA

9月26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云上边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围绕科技发展对人权保护的促进与挑战、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法律规制等主题展开研讨。人权研究院杨勤活教授主持会议

我校校长、人权研究院院长马怀德为会议致开幕词,他指出,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科学技术为人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人权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关键目标。科技发展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重新塑造国家、社会及其与个人关系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对各项人权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已颁布多项立法,为个人信息权、隐私权以及财产权等提供了法律保护。《民法典》从私法领域回应了网络实践的发展需求,《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最新通过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开创性地将个人信息权益保障放在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人民生活的需要。马怀德呼吁,各国应摒弃科技霸权主义,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一方面,推动各方进行建设性对话,寻求解决国家间紧张关系和各种人权矛盾的良好途径;另一方面,促进各国科技领域和人权领域的互动,共同修订和补充相关国际技术标准以及国际人权规则。

我校特聘教授古德蒙德·阿尔弗松(Gudmundur Alfredsson)探讨了人权与科技的相互关系。他首先回顾了互联网的优势地位,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个人数据很容易被各个主体收集、使用,而个人对个人数据的知情权和使用限制等问题并不明确,因此需要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对此进行规制。他以新冠疫苗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发展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不平等和歧视。他建议,应该从国家和国际层面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引导,引导其尊重人权。他认为,中国拥有一些良好的规制、监管科技以及保护人权的实践,并希望中国可以通过对外交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和借鉴这方面的良好做法。

我校人权研究院孙萌教授围绕5G时代隐私权的保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指出,5G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超宽带、低延时和万物互联,它不仅解决基础的人与人通信,更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万物互联为发展动向,并开启了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在5G技术领域,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网络部署、产品开发和标准技术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她建议,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5G技术的引领者,中国应以5G技术的领先发展为契机,积极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深入参与5G相关的全球技术标准和人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和良好做法,寻求5G时代隐私权保障的适当途径。

我校人权研究院副院长班文战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说,科学发展与人权保障是国际、国内社会的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科技发展势必会对人权带来风险,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处理好二者关系,更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促进人权与科学技术协调发展、共同保障。为此,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应通力合作,坚持正确的目标宗旨、采取正当的方法,做出对整个时代有益的努力。

编辑 黄楠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