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重视方法论的构建: 从法学院到法院 共同培养国际化高端法治人才——第二期同步实践教学国际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来源:教务处   5-10   阅读:
T AAA

5月7日晚,中国政法大学第二期同步实践教学国际高端论坛在我校昌平校区逸夫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期论坛主题为“裁判方法论的构建——从法学院到法院”,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金融街人民法庭庭长刘建勋担任主报告人,我校比较法学研究院何启豪副教授和中欧法学院赵天书老师担任与谈点评人。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魏立新,行政保障部主任徐楠出席论坛;我校教务处副处长王强副教授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论坛。

(第二期同步实践教学国际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王强在致辞中指出,“同步实践教学国际高端论坛”集学术、实务性为一体,融高端性、国际化于一身,力求使师生全方位提高受益。本期论坛,代表我国司法实务界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刘建勋法官,代表英美法国家“海归”学者的何启豪老师和代表大陆法国家“海归”学者的赵天书老师等精英法律人倾情参与,将使论坛成为一场精彩的讲座和深度的思想碰撞,在嘉宾和即将成为法律人的法学学子间产生良性互动,为其法律人职业生涯产生良好及深远影响。

魏立新指出,在司法改革新形势下,法学人才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面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司法实务角度而言,法学人才应具有三个层面素养:宏观领域,修炼德行,塑造法治信仰;立足专业,丰富知识结构;增强阅历,了解国情民意。他简要介绍了西城法院对法大实习生的培养工作,并对未来西城法院进一步实施“法官助理”制度和院校合作等作出了承诺和展望。

论坛首先由刘建勋做主报告。他指出,方法论是架通法学知识和法律实务两岸的桥梁,而法学方法论的核心是构建法的逻辑三段论。但法科生和法官对于三段论的认识程度却是不同的,由此导致法科生易养成不良习惯,将阅读资料所载内容默认为案件事实。但未来职场认定事实必不可少,因此法科生需要特别关注一个问题:怎样认定案件事实,怎样培养自己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之能力。之后,刘建勋具体阐释了怎样构建裁判方法论。刘建勋的报告深入浅出,学术性与实践性并举,博古通今,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何启豪副教授对刘建勋法官的报告首先回应。他基于自己在英美法国家留学的研究和实践,阐明了美国法学院同步实践教学的优点,同时对美国法学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批判思维的机制进行反思,对我国法学专业中提高学生法律逻辑及培养批判应用能力,提出希望和中肯建议。赵天书老师基于深厚的法学知识基础和底蕴及在大陆法国家留学的研究和实践,从法律论证方法的角度,对刘建勋法官的报告进行了延展和深刻阐释。缜密而严谨的思路,使观众对法律论证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优美而细腻的表述,使人们沉醉于法律文化独特的魅力;博古通今的语言,使大家深刻领略到中西法律思想的博大精深。最后,在互动环节,多位同学向与谈嘉宾,就法学学习等诸方面提出问题,嘉宾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互动效果良好。参与互动的同学均获得了刘建勋法官推荐并由三位嘉宾亲笔书写推荐意见的梁慧星教授的《民法解释学》专著。本期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合影)

“同步实践教学国际高端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为推进其“同步实践教学”理念和模式纵深发展,大力推进该理念国际化,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对其全面升级转型并真正实现“国内与国际同步”的全新举措。该论坛目前已举办两期,分别从刑事和民事角度将法学学习与法律实务、法学院与司法实务部门密切相连,力求成为桥梁和纽带,促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论坛将定期举办,邀请国内外法学理论和实务界精英,从围绕司法实务的不同角色出发,共同指点法学教学和法学实践教学,推动“同步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培养国际化高端法治人才。

编辑 骆红维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