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中欧法学院年度国际学术会议:"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危机”成功举行

来源:中欧法学院  秦梦圆、周宇   12-4   阅读:
T AAA

2019年11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主办的年度国际学术会议"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危机”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京仪大酒店成功举行。

本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对法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前沿问题,汇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司法审判一线人员和实务界精英,就“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 ,智能合约和平台监管”、“公共和个人治理结构中的人工智能”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中方联席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前部长张福森、汉堡大学法学教授尤翰林、欧盟驻华代表团首席参赞Johan Vandromme等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和欧洲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审判人员参加会议并发表主题报告。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主持。时建中指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法律规范产生了许多挑战和危机,本次会议主题彰显了时代性与创新性,是法学界法律界的前沿性热门课题。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致辞)

马怀德首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对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中欧法学院的支持和帮助。他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会议题的重大意义,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法律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法学界的热门话题,对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马怀德表示,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这表明党和国家高度关注、重视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他表示,推动社会治理的要有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尤其是要重视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建言献策,同时对国内国际社会治理的规则产生积极的作用,并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中方联席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前部长张福森致辞

张福森在致辞中同样肯定了此次研讨会议题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即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着不同的法律部门,同时也呈现出诸多新的法律问题急待我们去思考和回应。他强调,以人工智能促进法律的良性实施,以法律促进科学的良性发展为当务之急。

张福森代表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真挚的欢迎。中欧法学院自2008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倡议大家借由本次学术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法律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并衷心祝愿此次会议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欧方联席主席,汉堡大学法学教授尤翰林发言

中方代表结束致辞后,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欧方联席主席,汉堡大学法学教授尤翰林在发言中表示,中欧法学院和汉堡大学见证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许多合作,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和学术会议,也培养了诸多专业人才。他表示,希望本次讨论,能够从人工智能的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比如把个人权力和挑战、以及利益与技术方面结合起来,或者从经济层面、法律层面各个领域来看人工智能。同时非常期待听到各位专家学者的争议和不同想法,以实现互相学习,最终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更多的共识或启发。

欧盟驻华代表团首席参赞Johan Vandromme发言

接下来,欧盟驻华代表团首席参赞Johan Vandromme在发言中感谢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的邀请。他提到,AlphaGo的人机大战,让我们开始真正思考创新本身。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进步的巨大潜力,在过去五年,各个国家政府和相关企业都在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包括人脸识别和声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促进社会和数字化的转变。但这同时也引起了一些焦虑,包括未来人工智能引起的个人隐私泄漏等问题。

人工智能是二十一世纪战略性的议题,对未来经济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机器人需要强大的政策指引,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企业也参与了共同探讨,并在北京制定出了人工智能的相关原则。他表示,机构、技术领域、政府、企业、学术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应携手共同探讨如何应对这一危机,把福祉最大化,把风险降到最小,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安全而且是可获取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整个人类社会共享人工智能的成果。


编辑 陈韵如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