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法大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胡明:创新法学教育模式 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5-11   阅读:
T AAA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3日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并发表“5·3”讲话。总书记“5·3”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本刊特邀中国政法大学胡明书记撰文。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法治人才和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科学论述了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价值,对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以法学教育为优势和特色的中国政法大学,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基本遵循和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行动指南,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法学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同向发力,探索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新路径,为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为法治人才培养立德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首先要把人做好,然后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法治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首开研究生公共学位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被北京市纳入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面向在京高校研究生开放选修。开设本科生通识主干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开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之路”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培育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校入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

学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创新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努力打造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金牌课程”。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工作室,鼓励教学创新,提高育人实效。坚持“一课双责”,要求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进行价值引领,多措并举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用体现主流价值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为法治人才培养立德铸魂。

加强法律职业伦理和社会公益教育,为法治人才培养定向领航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民。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中国政法大学在法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和社会公益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学校长期坚持把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将其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心中有道德律令、眼里有职业准则,在进入法律职业前扣好第一粒扣子。随着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日益凸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分别被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法律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列入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学校还创设公益法律教育工作体系,建立法律诊所教育、公益法律课程体系和学时学分制度,培育学生的公益精神、法治信仰和家国情怀。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把青春梦、法治梦融入丰富的法律服务实践,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模拟法庭等公益志愿服务,学生社团组织“法律援助中心”面向社会接待来访、来电、来信咨询,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服务,让学生在法律服务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定崇高的法治理想,做宪法和法律的拥护者、捍卫者和传播者。

整合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为法治人才培养消除壁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法学知识教学和法学实践教学的关系。学生要养成良好法学素养,首先打牢法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校企、校地、校所合作,发挥政府、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在法治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积极推进法律实务课程建设、促进法学知识教育与司法实践教育紧密融合,建立起法学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制定实务技能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实务课运行机制。颁布实施学校与实务部门人员双向互聘管理办法,选聘实务部门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已有162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49个海外项目。加大校部共建、校所共建、校地共建力度,先后与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知名律师事务所和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共识,凝聚育人合力。

学校创造性地推出了“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将中国法治实践的最新经验、生动案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即时共享、协同育人。建立起庭审同步直播、录像观摩、案卷副本阅览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并通过“优课程教学资源云平台”开展数字化、智慧化教学,实现了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会贯通。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法治人才培养夯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法学专业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言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带动学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高校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洋溢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中国政法大学牢牢把握“三个结合”的工作方式,不断增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夯实“德法兼修”的思想根基。

学校秉承“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德法兼修、全面发展”的宗旨,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认真组织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七个一”工程、“CUPL正能量”人物访谈、红色“1+1”等系列主题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独特的法治文化有机融合,弘扬时代主旋律。紧紧围绕“如何坚持共青团的先进性”这一课题,积极推进共青团工作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

学校坚持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筹备成立教师工作部,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建设。实施理论教育与价值导向培育实施方案,增强教师的责任担当。加强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做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是中国政法大学办学的目标、初心和使命,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道路,切实肩负起在服务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新责任、新担当和新使命,为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推动社会民主法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