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循迹——走过你来时的路”民商经济法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开展主题活动

来源:民商经济法学院   12-4   阅读:
T AAA

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党员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系统学习,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党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相关要求,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在全院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百年循迹——走过你来时的路”主题学习实践活动。

2020年10月27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一行共16人,在党支部书记张雅的带领下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纪念馆开始处,支部成员认真学习了“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的展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及其胜利的重大意义——抗日战争是一场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共同进行的正义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胜利,更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率先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怀着激荡的心情,支部成员走进了纪念馆内部。从中国局部抗战、揭开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始,一幕幕场景复现: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兴起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日本进逼华北和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最后直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智慧的中国共产党四处奔走、呼唤建立抗日战线,英勇的中国人民趴在草丛里、山坡上淞沪抗战、绥远抗战,支部成员热泪盈眶,纷纷思慕先贤、缅怀烈士。

卢沟桥畔、宛平城内,大家的心情既骄傲、自豪,又愤怒、悲痛。离开的时候,民商经济法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一行表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我辈应当倍加珍惜、倍加感恩,坚定起信念,撸起袖子加油干!

牟桐同志认为:“短短几小时的参观,深深触动着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贡献、巨大牺牲,我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感慨于面对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华民族爆发出来的强大合力。参观活动已然结束,成长之路却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道路中,我会努力从此次参观中汲取成才的磅礴力量,以聚萤积雪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只争朝夕的劲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方宇菲同志说道:“看到那刻满烈士名字的‘金字’墙壁时、当听到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燃起对昔日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当今祖国的骄傲。我们立志将来为祖国奉献力量,让祖国变得日益强大,并努力为世界和平承担应有的责任!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为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而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常怀感恩之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陈少华同志表示:“参观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时,我的心情无比的沉重。那么多革命先辈、仁人志士,他们拥有崇高的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不是,但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而英勇奋斗。此时此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是如此的沉重,缅怀先烈,我们要学习并发扬先烈们的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积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张雅同志总结道:“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走出纪念馆,心中充满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同时要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奋斗。”

据悉,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开展的“百年循迹——走过你来时的路”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将用近一年的时间组织百场主题学习实践,涵盖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号召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循着先辈的足迹,进行一次新时期的党史“长征”体验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现场实践教学、返校座谈报告、集中成果展示等形式,利用网络直播、诗歌朗诵、视频党课、主题晚会等载体,向全院师生传播党的宗旨,讲好党的故事,凝聚人心,同力奋进,把爱党、爱国的情怀转化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际行动。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