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循迹——走过你来时的路”民商经济法学院2017级党支部组织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来源:民商经济法学院  12-14   阅读:
T AAA

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党员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系统学习,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党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相关要求,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在全院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百年循迹——走过你来时的路”主题学习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悟抗美援朝精神,理解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增强支部成员的家国情怀,11月,民商经济法学院2017级党支部成员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展览紧紧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主题,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主视角,围绕战争主线,突出战场较量,精心设计序厅、“正义担当 决策出兵”“运动歼敌 稳定战线”“以打促谈 越战越强”“实现停战 胜利归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结束语等7个部分,设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专题,通过540余张照片、1900余件文物,以及大量视频、实物场景等,充分展示重大决策过程、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重要历史人物,兼顾展示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斗争,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重点展示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一件件武器装备实物,一面面立功受奖旗帜,一张张珍贵历史照片,生动记录着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克敌制胜的光辉历程和不朽功勋。师生们在每件文物面前都驻足观看,聆听讲解,相互讨论,一同学习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参观完展览后,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分享内心的所想所思。

刘禹舟同学说道:“通过参观军博抗美援朝主题展览,我们领略到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史诗,感受到了志愿军将士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悟到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生活在富强的现代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也必须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冯斯琪同学谈到:“这次参观军博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党员身份的光荣与珍贵。众多展品中,有一封信深深打动了我,这是一名与我们同龄的战士写下的,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穿插道峰山前战士们下定的决心。信中写到“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就能走上道峰山;假使我牺牲的话,如果上级党组织认为我够当中国人民的硬骨头就请追认我为共产党员!”“我牺牲了也算为人民流尽自己的最后一点血,祖国人民、朝鲜人民都知道我是不受侵略,和美国强盗拼死的!”看到这些文字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们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当然也会害怕炮火的轰炸、战斗的残酷,但上战场前他们最后的希望就是牺牲后能被追认为共产党员,还有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在烈火中也不暴露的邱少云,他们都在逝世后被追认为共产党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的珍贵与使命感,我一定不辜负这四个字,向先辈烈士们学习!”

我们回顾抗美援朝英雄历史,总结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就是因为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辉,给我们的内心世界带来光明与动力。而这伟大的精神正在被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所继承,成为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力量源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以“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状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把自己个人的历史写进中国的大地之上,把青春的汗水融入时代的大潮之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据悉,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开展的“百年循迹——走过你来时的路”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将用近一年的时间组织实施百场主题学习实践,涵盖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号召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循着先辈的足迹,进行一次新时期的党史“长征”体验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现场实践教学、返校座谈报告、集中成果展示等形式,利用网络直播、诗歌朗诵、视频党课、主题晚会等载体,向全院师生传播党的宗旨,讲好党的故事,凝聚人心,同力奋进,力争把对党的情感进一步坚定为跟党走的信念,并把爱党、爱国的情怀转化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际行动。

编辑 黄楠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