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2012年就业专题  >  求职经验  >  正文

【求职经验谈】之二十九:“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帅鹏坤的求职经验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帅鹏坤  6-13   阅读:
T AAA

【编者按】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2010年3月,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反响热烈。为此法大新闻网今继续与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合作,希望以此推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求职经验谈》,顾名思义,本专题收录的都是今年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获得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洗礼。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验之谈,能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参加羊城晚报招聘之前,我刚刚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正是生活的一段真空期,有的是时间迷茫、担忧、胡思乱想。整日无所事事,又整日不知所措。 之前,也参加了几个面试。第一学期末的南方报业招聘,是我郑重迈出的求职的第一步,然止步于一面,痛定思痛,感慨:四年来,读书吸收思想,思考提升判断力,实习提高实践能力,但却忽略了对自我性格的塑造,在关键的时候显得不够从容。后来又相继经历了几次面试:《职业经理人》杂志、和讯网站、《财经国家周刊》和一个投资公司,靠谱不靠谱的面试官见了几个,由衷不由衷的话扯了不少,见识了大学生有多么廉价,最后犹犹豫豫还是不想把自己随随便便就卖出去。 看到羊城晚报的招聘公告,像在荒野中发现一条道路。

通过简历筛选环节,接到一面通知的那天晚上,我在南方都市报实习时带我的陈老师打电话问我工作找得怎么样了。我说面了几个,工资待遇不好,3000-4000之间,都没去。他让我猜猜他刚工作时拿多少工资,我猜不出,他说才1000多,我有些惊讶,他是人大社会学的研究生,现在是南方都市报的评论记者。“关键不是你拿钱多少,而是你想做什么。比如北京这地方,给你1000块钱,你也能活下来,给你2000块钱,你活得也还是那样,给你3000块钱,你也不会活得好多少。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钱多钱少不重要。” 类似的话,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也对我说过:“不很顺利也没关系,第一个岗位只是一个起点,即使不好,两年左右你也还会有别的机会。爱惜自己的翅膀,找到自己的方向才最重要。”然而那段日子,心静不下来,急于求成。每天在图书馆看书看得累了,就在纸上写李白的《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虽慷慨,但也矫情,还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潇洒豪迈,却又怕这仅是自我安慰的幻影。浮躁之时,听到这些话有静心之效;迷茫之中,重温此理,则变得坚定。 羊晚一面是群面。面试官问:“你觉得自己做财经记者的优势在哪?”最烦这种不痛不痒的问题,我有什么优势可言呢?旁边一个哥们儿说自己对财经新闻的兴趣,说每天都看FT中文网、华尔街日报英文版、21世纪经济报道……有名的财经类媒体列了一长串,面试官打断了他:“我问的是你的优势,你说这些至多表明你的兴趣,兴趣算优势吗?”我把自己想说的兴趣两个字又吞进肚里。另一个哥们说自己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还修了新闻的第二学位。相比之下,我是学新闻的,但没有上过经济学的课,读了几本经济学的书,但也都是随笔性的,连经济学的门槛都没迈进。但说也奇怪了,我却一直执着于要做个财经记者。我只好说自己在实习时跟的是家电和农产品,可以归入产经新闻里,算是和财经新闻沾亲带故。除了差强人意的实习,可资凭借的只有我对财经新闻的感觉了,一个证据就是我的毕业论文《公司报道的价值取向——以国美股权争夺战为例》。

结果,一面通过,进入笔试阶段。羊晚的笔试是六道主观题,给三个小时的答题时间,答题纸就是A4复印纸,随你答多少,答完随时可以交卷。一道题目是问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的,一道是给韩寒列一个采访提纲,一道是分析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四是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持纸媒的竞争力,第五题忘了,最后一道是关于广告和发行的。除了最后一道题不是我兴趣所在,简练作答之外,另外几道题都可以“挥洒自如”。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平时应该关注而且思考的。而且,每个问题,我都与我们专业最优秀的毕业生——海涛讨论过。经常,我们在熄灯之后站在寝室门外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每次我都为自己受到的启迪兴奋不已。想来笔试仅三个小时,却也是自己四年所学的体现。虽然事先我并没有为这个笔试做任何准备工作,实际上却已经做了四年功课了。 终面时,胖子特意陪我去参加。坐在人大就业指导中心走廊里,与胖子谈笑间所有的紧张感便灰飞烟灭。轮到我进去了,胖子笑着说“加油!”屋里是一张长桌,靠近门的一侧一个座位,对面坐了六七位面试官,我猜其中有HR,也有主编,还有其他人。我在这种气氛中反倒更觉得自在,用个不恰当的成语形容可以说是“单刀赴会”,大概是没人和我抢着说,我也不用管别人说过什么的缘故。面试官问我实习时比较满意的作品,我介绍了一篇关于五一长假期间3D电视的销售状况的稿子,那是我真正找到写新闻稿感觉的开始,实习时带我的老师在邮件里的回复是“写得不错”,看起来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实际上是对我一个月的进步的肯定,记得我写的第一篇稿子的时候她问我的是“你会不会写稿”。面试官又问:“你在笔试中,提到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专业新闻人?’,怎么理解?”我就讲了自己对新闻理想和新闻专业性的认知,专业性是对一个记者起码的要求,理想主义是记者难舍的情结,云云。其实也是我一直思考并和海涛反复讨论过的。接下来面试官请我概述一下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是一个我意料之中的考察点,因为在确定论文选题时,我就决定选一个与财经新闻相关的、以具体财经新闻为案例的、对自己以后做记者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尽管题目不那么诱人,却是一个有意吸引面试官发问的点。出来时,HR说:“结果会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布。”我对胖子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他说:“刚才那个HR偷偷告诉我,说你已经被录用了。”

5月13日下午,我在天津开往五大道去的公交车上,收到羊晚的录用通知。我马上发短信告诉海涛和胖子,海涛回短信“好”,胖子回“振臂”。 我略去了之前的求职经历单讲求职羊晚这个过程,文字上表现出来的,好像是一帆风顺,但在心中,却无法抹去之前的摇摆浮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说得简单点,就是要在之前把该做的事情尽力做好了。比如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好几次我都试图换个更简单一点的题目,甚至气得指导老师在痛斥我之后挂断电话,但在她的鞭策和悉心指导下,(这不是套话)最后我还是尽力完成了它。尽管现在看来漏洞百出,却在我求职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还比如实习,为陈老师整理录音整了近一年时间,跟着王老师跑发布会也有半年,其中的枯燥自不足为外人道,但收获对得起付出的时间。两位老师在我实习时热心教导我,知道我在找工作还主动为我推荐工作,在我迷茫时给予我鼓励和开导,使我受益匪浅。再远一点,可以说到这四年来我读过的书和遇到的人,知识使自己不心虚,朋友让自己无畏。我反对把四年的学习过程缩短为大四考研或者找工作的一年(甚至更短),若一曝十寒,结果再好,也对不起失去的三年青春。所以对我来说,四年之后,这个结果是水到渠成。 我并非不能从我的求职经历中总结出一二三四条的道理来,——事实上每次求职遇到挫折的时候,我都这样做了——但我知道大学生们听到的道理已经足够多了;况且道理没有故事有趣,对于说者与听众来说都是如此。每个人走自己的路,悟自己的道,即使我高眄藐四海,也不过沧海之一粟。资质愚钝,无甚高论,还是用一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来结束这个不精彩的小故事吧。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