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9日晚7点,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一届“学术新人”颁奖典礼于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承办,北京仲裁委员会协办。应邀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有中国政法大学终生教授江平、校长黄进、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志炜、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副校长李树忠、副校级干部兼图书馆馆长时建中,薛刚凌、高祥、辛崇阳、杨秀清、易军、阮齐林、洪道德、刘俊生、李群英、黄瑞宇等教师也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
典礼伊始,黄进为本次颁奖典礼致辞。他首先对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及各位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对各位嘉宾、导师和学生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黄进指出,“学术新人”是我校研究生的主要学术品牌活动,也是我校学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校的“学术新人”活动紧紧抓住了4个主题词:法治、人文、学风、新人。法治,即弘扬法治精神。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必须牢记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的使命。大赛评出来的学术成果有相当部分也是以法治为主题的;人文,即砥砺人文品格。中国政法大学是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有法治精神,也要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人为本,具有人文情怀。实事求是,有科学精神,一生只向真理低头。大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砥砺人文品格;学风,即激扬新的学术风气。有好的学风才会有好的校风。认真、严谨、勤奋、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学术新人”的重要理念就是通过参赛、评奖一系列过程树立起良好的学风;新人,即注重人才的培养。大学的功能不仅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承和创造来服务社会,但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我们希望通过“学术新人”这个活动使我们学生在智慧、品德、毅力方面得到提升,成为真正的学术新人,以达到学校学术培养的目标。最后,黄进向对“学术新人”活动一贯支持的北京市仲裁委员会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伴随典雅庄重的音乐,主持人宣读了符合每位获奖者自身特色的获奖辞,11名“学术新人”分五组揭晓。江平、黄进、林志炜、冯世勇、李树忠及时建中6位颁奖嘉宾依次公布了从入围的33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11名获奖者,并分别为其颁奖。
“学术新人”颁奖结束后,获奖选手导师易军教授上台发言。在发言中,易军首先对学生罗文彬荣获“学术新人”称号表示祝贺,随后他谈及了对同学、对老师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充分运用自身内外的各种条件,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及多元性上不断拓展,取得更大的科研成绩,不辱国家和时代赋予的科研使命。希望老师珍惜学生的才华,能以更多的热情去鼓励学生,更大的耐心去指导学生。同时,他也希望“学术新人”活动能坚持下去,成为长期激励学术的平台,因为,科学研究不仅关乎国运,而且关乎到学校的未来。
之后,主持人宣布了22位“优秀论文”获奖选手名单,并由出席本次活动的相关教师为其颁奖。“学术新人”、“优秀论文”获奖人员分别上台与嘉宾、老师合影留念。
“弘扬法治精神,砥砺人文品格,激扬学术新风,培育学术新人”,至此,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一届“学术新人”论文大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作为我校研究生的学术品牌,“学术新人”必将成为法大学子学术征程中的一座灯塔,照耀更多的学子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十一届“学术新人”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共11名):
宪行组:朱智毅;法理法史组:王志勇;民商组:罗文彬、朱青;民诉组:曹建军;经济法与环境法组:郭少毅;三国法组:梁师竹;刑法组:徐万龙;刑诉组:张益南;政管组:钟桂荔;综合组:董涵潇
第十一届“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共22名):
宪行组:沈成骄; 法理法史组:张维、富童; 民商组:陶金鹏、李勰、黄沐墅、李润生;民诉组:宋乔松、冯韵;经济法与环境法组:孙春艳、张钦昱;三国法组:郭帅、刘兆文;刑法组:尹子文、刘笑岑;刑诉组:高严、 方柏兴;政管组:李扬、王宏岳;综合组:苗相如、李林;宪行组:乔宁
研究生“学术新人”论文大赛简介:
研究生“学术新人”论文大赛是中国政法大学面向所有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含法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举办的大型学术活动,秉承“弘扬法治精神,砥砺人文品格,激扬学术新风,培育学术新人”的理念和“学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学术的生命在于传承”的宗旨,“学术新人”论文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届,是我校“弘扬学术、崇尚创新、浓郁氛围、培育新人”的施展平台,在学术交流、学术创新、学术道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法学教育界也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本次大赛自2013年11月启动,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前后历时7个多月,共收到全校各专业参赛论文298篇,经校内外81名专家学者和学刊编辑对此进行了评阅,最终产生了11名“学术新人”及22名“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