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18时30分,由校团委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蓟门思享汇系列沙龙第一期博士生读书分享活动在学院路校区综合科研楼B207举行。活动邀请到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8名博士生畅谈读书方法,分享学术心得。
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北京大学的2013级刑事诉讼法专业博士吉冠浩率先分享了“如何选取书目”的问题,吉冠浩从法学研究方法切入,以社科法学、法教义学为基础,提出法学不评价好坏,只有好的解释力与坏的解释力之差,读者要“尽量克制自己判断的冲动,做一个价值无涉的人”,重视对现象的解释思路与分析。随后,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2012级民商法博士俞露分享了“读书方法”的问题,俞露谈到“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将书分为必读之书与兴趣之书,分享了三个读书的小技巧:先读目录,整体掌握逻辑,了解作者论证中心、论证方法、作者倾向性;读首读尾,首是开题,尾是结论,通览论证方式;札记、笔记、报告灵活运用,并且提出要从书中推导出来,进行交流性的思考、反思。之后,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2012级法制史博士乔惠全结合“读后总结”谈到唯“博观约取”方“厚积薄发”,从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角度,提出要撰写文献综述、书评培养问题意识,最忌自我作古,通过写作锻炼将他人观点转化为自己看法,扩大知识储备量。

活动进入博士嘉宾自由讨论环节。来自北京大学的2014级国际经济法博士徐俊补充了兴趣之书对本职科研学习工作的促进作用,以一本《天朝的崩溃》提出道德历史观的重构价值;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2013级政治经济学博士张雨潇将马克思的《资本论》比作建造新的大厦而非其他学者对原有大厦的添砖增瓦,并结合《资本论》与大家分享了如何整体性阅读的心得经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2013级历史学博士顾成瑞从自己学科角度强调读书要进行史实重构,注重与学界对话,开阔视野;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2013级刑法博士王鹏飞引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提出读书要坚持,由坚持形成习惯,由习惯产生兴趣,再由兴趣形成自然;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2013级行政法博士汤磊,作为本场活动的主持人也结合自身LLM的求学经历分享区分为考试读书与为学术读书方法上的差别以及反复读一本书的重要性。
在最后的现场观众提问环节中,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年级的硕士生围绕自身读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蓟门思享汇以“思汇立经纬,知享去倥侗”为理念,围绕读书、学术创新、人生规划等主题展开,旨在面向校内、外的博士生,旨在搭建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并逐步形成以在校博士生为主体的读书分享圈、思想交流圈等。
首期蓟门思享汇吸引了众多的校内外硕博生积极参与,促进了硕博生之间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