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0年3月开始,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今年,已经是第五季了。
《求职经验谈》收录的都是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本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反响热烈。不少学院已开始组织低年级同学学习本系列求职经验。因此,我们建议在校生可以通读本系列报道,作为找工作的热身和预备。
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我叫朱倩,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顺利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硕士生,在这里,我没有绚烂的辞藻,没有华丽的奋斗史,没有“高大上”的职位,但我有从心所欲、潜心修炼、平心易气、同心合力、称心如意这样平凡而真实的公考经历。我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公考必将成为我人生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但愿我个人在这段征程中零星的体悟能为更多即将踏入社会的同学朋友们带来哪怕是一丁点的益处。
确立目标——从心所欲
1.性格特点
优势:善良、乐观、踏实、认真;
劣势:木讷、胆小、自卑、不善言辞;
我认为性格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是相对于这个社会的生存发展现状而言,不同性格倾向的人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优劣势。在性格分析上,以上所述可能与同学们对我的评价不太吻合,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真正知道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才是真实的我。
2.地缘偏好:江浙一带和家乡
首先,江浙一带自然风光秀美,生活环境宜人,饮食习惯与家乡较为接近,许多好朋友都在江浙一带当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与大城市的公务员待遇相差不多但消费水平相对较低,适合我这样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青年人扎根落户;其次,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深爱着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虽然我的家乡是河南一个贫瘠、落后、基础设施极差的农村,但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是我日思夜想的地方,无论家乡是何种面目,我都愿意、也希望能够回去工作和生活。
3.职位偏好:基层锻炼性岗位
从六岁开始我便有了一种社会身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学习,我常常是受到亲朋好友们赞赏的好学生、好孩子,然而只有我自己心里最清楚,这些年来我离这个社会越来越远、越来越脱节。在学校,我是个好学生,但是一旦进入到社会当中,我的性格、我的修养、我的知识储备、我的业务能力等等这些,都将对我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这次的就业是我面临的人生第一次社会身份的转变,从学生变为什么呢?我深知自己的幼稚、天真、不懂事,涉世未深、懵懵懂懂的我亟需历练,毫不夸张地说,刚踏入社会就进入到那些所谓高大上的机关单位工作对我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我知道我需要向这个社会重新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基层岗位才是我的最优选项。
4.初始报考职位:朝阳区物价检查所
首先,我以局外人的眼光分析了物价检查所这个部门,在我的认识当中,物价检查所的主要职能包括物价政策制定与物价监测分析两个方面;其次,结合自身业务偏好,研究生期间我跟随导师做过一些课题研究项目,为政府部门撰写过实证调研报告和政策策划方案等,感觉自己还挺喜欢类似这方面的工作,而且也具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基本素养;再次,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假想我进入这样一个部门以后,如果我的性格劣势使得我无法向物价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政策参考与物价变动建议,我想我也会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做好物价监测分析工作。因此,综上所述,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我认为可能会适合我的部门。
笔试——潜心修炼
1.毕业论文
毕业生的心中永远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找工作,二是写毕业论文。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两件大事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协调能力,我认为自己无法做到在焦头烂额找工作的同时,仍能平心静气地写出优质的毕业论文。此外,导师对我写的每一份材料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他也再三强调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要提上去,这样我就更不能随便写写了事了。基于此,我采用了一种最单纯的处理方式——先写毕业论文后找工作。
7月15日—8月30日,我用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每天上午八点、下午两点半、晚上七点准时到自习室,这所有的时间只有一件事——写毕业论文。如果说研二的这个暑假我过得一点都不痛苦、不难受也不焦虑,你相信吗?我想连我自己都觉得这是鬼话。终于,日思夜想、精雕细琢、仔细研磨,当我在30号夜里把毕业论文初稿发到导师邮箱里的时候,那一瞬间,如释重负,虽然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中发送出去的,可是那一刻眼前闪现出的那种光明的、前路一片坦荡的感觉我至今都还能感觉得到。终于,我终于可以轻装上阵、正式踏上公考征途了。
2.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与申论
9月1日—10月27日华图四大模块,其中放弃了常识部分的复习;10月28日—11月10日中公申论教材。
3.全真模拟
11月12日—11月22日:上午行测,下午申论,完全按照规定的考试时间做真题,晚上分析错题;11月26日—12月6日:京考真题全天候模拟。
4.教训
自己本身数学运算能力就很差,还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用来练习数学运算题,最终考试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做那么多的数学题;研究真题的时间过短,思考不充分;全真模拟的次数太少、不具有长期连贯性,导致国考和京考对行测各部分做题时间的把握都出现严重偏差。
注:对于像我这样资质平庸的考生而言,公考复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唯有:勤于练习+善于思考。
修正目标——平心易气
1.调剂:疑虑重重
其实京考下午考完走出考场,我就已经知道自己无法考上那个部门了,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成绩下来后发现自己没能进入面试名单,便也就没有太强烈的悲伤情绪。我只是为我备考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感到懊悔,决心下次备考的时候一定尝试用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复习。
京考调剂公告的出现打破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再次看到了点滴希望,也下定决心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可能有同学要问了:你前面不是讲到了你想去江浙一带和家乡吗?为什么还要参加国考和京考呢?你意志力很薄弱还是你根本就不想去你前面讲到的那些地方?为什么京考调剂信息的出现会对你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是什么让你放弃了最初喜欢的地方转而选择了北京以及北京现在的这个职位呢?你现在怎么看待你最终做出的这个选择呢?
2.为什么转向?
遥望初始目标
第一,我梦想去江浙一带,国考报考的江苏职位并没有顺利进入面试,错过了国考便只剩下省考了,而江浙一带的公考时间一般是在过完年的三、四月份,那个时候找工作已经进入情绪的胶着期,可能无法再像年前9月—11月那样全身心备考;第二,我再次分析了近四年江浙一带的招考公告,发现有些年份招录我们专业的岗位很多,而有些年份招录这个专业的岗位和人员都很少,历年招考职位信息的较大波动也为省考备战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为毕竟,努力程度是我可以把控的,但招考职位信息却是我无从估量的;第三,家乡的各类事业单位基本上不招录我们这个专业,仅有的几个招考职位也不尽令人满意;第四,家乡的公考时间是在毕业后的9月份,放弃研三这一年找工作的时间、静待家乡的公考,必将是对自我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大考验,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检视北京生活
如果说两年多的硕士生活带给我最大的冲击是什么?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两个字:北京。只身来到北京的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里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也许就是在不经意间,我早已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所独有的摄人心魄的魅力。这种涌动的情怀不是基于对物质生活丰富的大都市的迷恋,而是源自那些在这座城市里促使我不断成长的讲座,我贪婪地领略来自各个高校、各个领域研究学者的风采;唯有在这里才能接触到的各类课题研究项目极大地激发了我各方面的潜能;还有那些让我感到温暖的人,那些始终默默陪伴着我的同窗,那些一起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那些帮助我成长的熟悉的陌生人……在京考初试成绩公布之后、调剂公告出来之前,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座城市的那几天,蓦然回首的失落感才让我深刻意识到:原来我是这么的留恋这座城市,想到要和她擦肩而过竟像是有一种撕裂伤口的痛久久难以释怀。经过几天的挣扎和彻夜难眠,我还是选择了给自己一次留下来的机会。
面试——同心合力
面试和笔试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它毕竟是一个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个人单枪匹马的努力已经无法实现面试的种种要求,如果没有经历过多次面试场景的模拟练习,怕是很难在这一环节上应对自如。我不是个煽情的人,但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如果没有2011级行管班、没有政管院,便不可能有现在顺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我们。
伴随着京考调剂与资格复审结果的公布,我们班大约有一半的同学都进入了面试名单,此时,唯有众人共同努力,方能达成大家一致的心愿。那段时间大家纷纷结伴去上面试辅导班,可是在辅导班的练习时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距离正式面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如何能够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巩固面试培训的效力,让大家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良好的备战状态呢?
这个时候大家纷纷提议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天都进行练习。由于正是放假期间,找到固定的训练场所——借教室或者说每天占用教室便成了摆在大家面前实实在在的困境。就在大家都焦灼于要每天轮换着早起到教学楼占教室的时候,班长那边传来好消息,说是院里特意提供两个办公室供我们每天进行面试全真模拟练习。于是大家便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每天准时准点到达会议室有序开展面试练习,这个时候院系固定场所的提供,班级的团结,同学之间的鼓励、支持与帮助,极大地强化了大家必胜的信念。当然,结果也是非常喜人的,班里三分之一的同学都顺利通过了面试,如愿进入公务员队伍。现在回想起来,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院系雪中送炭的会议室,没有行管班的团结互助,如何才能产生这么高的面试通过率?
录取——称心如意
顺利通过面试、体检、政审这些环节,4月初,那个我心仪的地方、笃定的基层岗位,终于向我抛来了示意友好的橄榄枝,我想经此一事,我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决定留下来了。月初刚被北交大录取的弟弟,在华灯初上的京城大街上很认真地问我:“姐,北京有什么好?压力这么大,你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我淡淡地笑了:“这个问题等你在这里读完三年研究生,自己就能回答了,我现在只能告诉你——北京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
由衷地感激那个在贫瘠的农村为我殚精竭虑的父亲,那个两年多来悉心指导和帮助我的导师,那些年一起奋斗过的政管院的同学们,那些包容、疼爱我的挚友们,那些促使最终我留下来的熟悉的陌生人。
【点评】从朱倩同学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她谦卑的坚韧、温和的自信以及真诚的感恩,而这些都得益于她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和积累。我想,当一个同学有这样心境与涵养的时候,她就一定会是最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之一。再加上对身边的就业形势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且能够适时调整并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早作准备,踏实努力,那么她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吕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