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抗衡?止争?——环保公益诉讼路在何方?”为主题的沙龙于10月22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刘皇发学术报告厅召开。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教授、环境资源法专家胡静教授、北京市环保局法制处处长卢建茹、公益组织“自然之友”副总干事常成、知名环保律师高尚涛作为嘉宾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目前中国环保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次沙龙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绿色家园环保协会承办,是中国政法大学首届科技文化节的“闭幕大戏”,也是北京市高校环境文化季当中的重要一环。就在沙龙举办的前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改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草案对于公益诉讼制度作出了修改,调整了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在此契机下,中国政法大学的此次活动结合自身特色,发扬法学优势,将环保与立法、司法等问题联系起来,对环保做了属于自己的诠释。
沙龙的开场视频总结和介绍了近年来环境立法、环保法庭设立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情况。在嘉宾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教授胡静的介绍下,大家对于环保公益诉讼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环保公益诉讼是指为了保护社会公共环境权利和其他相关权利而进行的诉讼,也是针对保护个体环境权利及相关权利的“环境私益诉讼”而言的。
随后王灿发教授对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言明现行的我国现行法律之下公益诉讼的主体要求过于严格且限制太多,同时,他就国内外的不同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探讨了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是否合适的问题。北京环保局的卢建茹处长则是分析了将个人作为环保公益诉讼主体的利与弊,从环境机关的角度出发来阐明期间的关系。作为一位资深的环境律师,高尚涛则是更加偏向于实务,讲解了环保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尝试提出了相关的一些解决办法。和作为辩护人的高尚涛律师不同,常成代表NGO作为原告参加诉讼的,他就自身所参与的污染案件向同学们讲解了公益组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运作方式。
在嘉宾们精彩的讲授之后,同学们踊跃提出了问题。关于公益诉讼主体地位、环境污染受害群体、诉讼代理地位合法性等一系列问题和到场的嘉宾们进行了深刻的交流。
据悉,为了提高文科院校师生们的科学素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于今年创办了“科技文化节”,首届科技文化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除此次沙龙外,还开展了“奇思妙想,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创意大赛”、“环境保护,永不妥协——环保电影放映会”、“极目军都,坐观星河——天文望远镜展览”等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