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结束了,2013级本科新生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军训任务,交上了一份令人信服、令人满意的答卷。军训是新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们必修课,是“新生引航工程”的重要一环,也为新生留下了一段深刻的记忆。校学生处、武装部在校园网上联合推出“军训那些事儿”系列报道,带大家一同了解2013年军训中那些趣事儿、苦事儿、乐事儿、感人事儿、温馨事儿,促进同学将军训期间习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意识继续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14天的军训生活在中秋节迎来了结营仪式,天公作美,清早还是小雨沥沥不停,然而当威武雄壮的《分列式进行曲》响起的时候,雨停云散,阳光挥洒在训练场上,同学们带来的分列式阅兵、队列示范、战术、一招制敌、捕俘拳、捕俘刀等军训汇报表演依次登台,展示了他们在军营中的锻炼与收获。
回想起这段难忘的军营生活,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两个字:精神。整个军训生活,从同学到教官、老师,从训练场内到训练场外,处处闪耀着值得尊敬、令人振奋的精神。
时间虽短,但是同学们的表现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于90后甚至95后的印象,他们身上敢于担当,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珍惜荣誉的品质在军训中展现的淋漓精致。训练时,他们不畏艰苦,还未从高考后放松的假期中缓过神来,就立即投入高强度的训练中来,不少同学身体一时难以适应,出现了各种病情,但短暂修养之后,都立即主动归队,让我们既担心他们的身体,又敬佩他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各类评比中,同学们对集体荣誉的爱护和珍惜更是令我们难忘,为了不影响对所在连队内务的评分,刚在训练场上晕倒的同学坚持不愿进宿舍休息,没有获得名次的连队,更是咬紧牙关,每天加练加训,立志要在下一次的评比中为连队争得荣誉,他们这种奋勇争先、集体荣誉至上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军训期间,每晚都会安排夜间站岗执勤,每个小时一组同学,遇到有生病的同学,会有同屋的其他同学主动站出来请愿替他站岗,邻床的同学更会一直照顾观察,每隔一个小时向我们短信报告一次病情,面对第二天依旧艰苦的训练科目,他们这种对同学无私付出、细致关怀中展现出来的奉献精神、责任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在我眼里,同学们参加军训,练的辛苦,晒的黝黑,但经过军训,我看到更为真切的是他们所拥有的组织纪律的意识、集体荣誉的观念,团结友爱的情感、勇敢坚韧的胸怀,我想,这也是他们在军训中所收获的对大学生活乃至未来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军训中,承训部队的教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文明带兵,科学施训,更是他们事事为同学考虑、为同学着想的负责精神,在同学们受挫气馁时,他们会鼓励士气,让大家坚强振作,在同学们取得成绩时,他们会一如既往,让大家戒骄戒躁。教官们不仅抓各个科目的训练,还结合心理、思想状况等方面的教育来保障军训任务的质量。我有幸听了一位连长的四十五分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受益匪浅,在嘈杂的环境中,同学们竖着耳朵从头到尾认真的听完了他讲的每一句话,从他身上,我学习到很多,教育方法、教育时机、教育内容的选择,让我对军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军训学员,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缺一不可。
军训生活中,还有一部分接触最多的群体,那就是驻扎在军训的学校各相关部门的老师们,武装部、校医院、各学院的辅导员以及给我们送来关怀与慰问的各级领导和同事。有时,校医院的救护车要往返延庆、昌平跑几个来回,校医院的大夫们匆匆吃口饭就得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上,有的辅导员老师离开刚满月的孩子,在这一住就是半个月。正是他们的敬业精神,保障了军训任务的圆满完成。
回首军训,留给我的是珍贵的回忆,更是丰富的收获,在我眼里,2013年9月6日到19日,既是对2013级同学的军训,也是对我的军训,在这里,在同学、教官和老师们身上,我认识很多,学习很多,得到很多。
(本文作者为军训带队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