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内涵式大部制改革视野下的政府职能根本转变研究”开题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中心主任、课题首席专家石亚军教授,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司长青峰,中央编办巡视员、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副局长左然,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张宗林,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教授,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副社长张定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常保国教授,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中心主任郑广淼,子课题负责人刘俊生教授、施正文教授、李程伟教授、郎佩娟教授,以及课题组其他骨干成员和中心其他专兼职研究员等共40余人出席会议。

石亚军书记首先向与会人员转达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佘志远的祝贺与期许。佘主任赞同课题组延续石亚军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中采取的实证研究路径,认为课题组的团队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多领域实务部门之间合作的创新团队,契合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在团队建设上今后应当提倡的方向,并期望课题组能够凝练好学科方向,汇聚好学科队伍,打造好学科平台,拿出更多有质量有水平的研究成果,对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随后,石亚军书记就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重点与思路等作了详细介绍。他对由其作为首席专家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课题组3次全国性调研活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指出调研组足迹遍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四级政府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地区政府,收集了数百万字的第一手资料,出版6部著作,发表数十篇论文,向中央政府领导提交了5篇专家建言稿,调研活动和研究成果获得了学界的普遍好评,并对各级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影响。其中数篇给中央的报告获得了时任总理温家宝、新任总理李克强等多位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显示出中央对课题组研究成果的重视。他指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处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创新的最核心位置。“内涵式大部制改革视野下的政府职能根本转变研究”课题仍将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在2013年10—12月以及2014年暑期进行两轮调研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十七大以来外延式大部制改革模式存在的根本缺陷,研究未来中国大部制改革如何通过向内涵式改革转轨,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接下来,石亚军书记对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与意义、机构设置、发展目标等进行了介绍。研究中心由29名专兼职研究人员组成,注重多学科融合和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合作。石亚军教授任中心主任,王湘军副教授任执行副主任,赵鹏副教授任副主任。中心设中心委员会,由学界和实务界知名专家组成,为研究中心发展方向的确定、重要事项的决策提供指导意见。中心下设中国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石亚军教授、张宗林副主任任所长,翟校义副教授任执行副所长,郑广淼主任任副所长。中心的治学理念是“求真务实、协同创新、发展学术、服务实践”。中心的目标定位是:1.一个主攻方向:中国政府职能根本转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路径。2.三个研究重点:中国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研究;中国政府府际关系和运行机制研究;中国政府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研究。3.四个功能平台: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研究领域多学科协同创新重要平台;国际相关研究领域对话、合作重要平台;中国各级政府改革和发展决策重要思想库、专家库、信息库;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领域相关高级专业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青锋、左然、张保生、张宗林、张定安等先后发言对课题研究和研究中心成立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期许。他们认为该课题切中了当代中国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课题组的研究能够明晰政府职能转变路径,将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政府自身改革和政府现代化产生重大意义;他们期望在课题展开和研究中心具体运作中,能够继续坚持独特的理论风格和学术道路,注重研究过程和结果与指导改革发展、推动学术研究和兼顾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在课题研究和研究中心发展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会上,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王湘军副教授介绍了中心运行计划,并表示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成员将精诚合作,把中心打造成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研究的一方重镇,使其成为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研究基地和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研究领域的国家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鹏副教授介绍了2013年课题调研计划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