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晚六点半,我校名家讲坛第128讲在昌平校区阶四教室举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作为主讲人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清华历史上的政治学人及其与中国政法大学的渊源”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由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丛日云教授担任主持和点评。
首先,张小劲简述了校史系史的研究取向。他认为,对清华大学历史的研究分为“官史”、“野史”和“民史”三种取向。校史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历史的凝聚,是展望的参照,是变迁的样本,更是发展的底蕴。
张小劲结合中国政治史、留学运动史和清华校史,集中阐述了清华政治学人群体的形成。他以清华大学留美学生为切入点,将留学生的择业偏好、学术志向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对清华早期一代政治学人的出自、经历、志趣、成就及后来的命运等进行了精彩的介绍和分析。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现代学术建制的发展、科系的建构和大学的转型,特别是民国时代清华大学政治学专业的发展情况。
张小劲还为同学们分阶段介绍了民国时期清华政治学人的主要代表,如草创时期的赵元任、曹云祥、余日宣,改制国立时期的罗家伦、张奚若、钱端升等等。在展示了丰富生动的相关人物的原始图片资料的同时,穿插了一些政治学人的趣闻轶事,让同学们见识到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历史名人。
张小劲最后谈到清华一代政治学人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关系。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们中的大部分转到我校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与此同时,政治学也被砍掉。从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的建立到1957年的反右运动,政法大学的建立发展过程历经坎坷,在这过程中,一代政治学人也经历了重重挫折。在这些政治学人中,张小劲以钱端升教授的经历为重点,详尽地介绍了我校早期一代政治学人的特殊的经历、风采和学术成就。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与张小劲老师做了深入的讨论。随后,丛日云老师对张小劲的讲演进行了点评。他充分肯定了张小劲教授和他的团队从事政治学学术史研究的成果,同时提醒同学们,政治学的历史与中国政治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一代政治学人的坎坷经历,正折射出中国政治的发展历史。了解政治学史,有追念先辈、追比先贤的作用,民国时代政治学人的风范、学术成就值得我们敬仰,但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何在政治大势上走入误区,其教训也需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