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陈卓同志于3月21日辞世,悲痛万分,久久不能平静。春节期间,我和廷斌同志去看望他,他还关心学校的发展,询问老同事、老部下的身体状况,言犹在耳,如同昨日,不想竟成诀别,可叹上天竟如此残酷,如此无情!
陈卓同志是很早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是在北京政法学院的基础上创办中国政法大学时期的党委书记,我有幸在他的领导下,先后在本科生院党委和校党委工作,亲受他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他的为人做事,所言所行,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是我最敬佩的优秀领导者之一。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种职业革命家的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受命创办中国政法大学,当时学院复办不久,硬件、软件问题甚多,他本人也没有在高校工作的经历,但凭借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工作魄力,高瞻远瞩,胸有成竹,深入调研,倾听群众呼声,走访教授家庭,研究高校办学特点,全面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围绕“团结、稳定、发展”这个中心,解决了创办过程的一系列难题和挑战,为创办中国政法大学建立了历史性功勋。
他顽强的工作精神和忘我献身精神使人肃然起敬。为了党的事业,他工作起来经常是白+黑 (晚上经常加班加点) 和6+1(周日也不休息),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和不知疲劳的程度,有一次他的身体出现了症状,北京医院请他马上住院,他只好从命,但住院期间,下午和晚上仍安排和校处干部交谈,听取汇报,布置工作,我们劝他休息,他说,安排好了才能休息好,没有安排好也休息不好。话虽朴实,确反映了他一贯的作风,催人泪下。
陈卓同志视野开阔,胸有全局,既有坚定的党性和原则性,又能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党委会上他鼓励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对各方面的意见,他有的采纳,有的作为借鉴,采取更稳妥、更周全的办法,有的暂时搁置,下面再深入交换意见,从不讲过头话,从不强加于人。在工作上,他是个急脾气,偶尔也有错怪别人,甚至发脾气的时候,但只要他了解了真相,明白是非曲直后,他会及时做自我批评,表示歉意。其态度之坦然诚恳,使人心悦诚服。他呕心沥血,身体力行,引领党委一班人共心协力,团结奋斗,真是我们的“好班长”。
陈卓同志热爱学生,爱惜青年,珍惜人才。在任期间每年春节他都要到校看望值班教职工,了解留校学生的伙食情况。为了不影响司机休息,他有时步行而来。他非常重视在实践中培养青年学生,亲临实习现场指导工作。1985年,刚成立的政治系学生提出要勤工助学,承包教学楼的清洁卫生工作,他为了支持学生的创意,亲自带领党委成员和同学一起打扫楼道和厕所。有一次一个学生重病,学校车少,我请他的司机把学生送到北医三院,他得知后说,这样做的对,后来又面告司机说,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先送学生,不要管我。有一年,招生任务重,为了多培养一些青年人才,他倡议把校领导和校机关办公地点搬到木板房,把7号楼3层改为学生宿舍。为了使部分青年教师安心工作,他拍板在4号楼南边建十几套配有厨房的宿舍,以解决青年教师的燃眉之急。当时,不少学生和青年教师反映,陈卓同志没有领导人的架子,真正是一个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的长者。
愿陈卓同志一路走好,您创建中国政法大学的历史功勋,您的高尚品质,永远活在法大人的心中,永远镌刻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史册上,成为光辉灿烂的一章。
2013年3月23日